山東濰坊諸城市這片土地,人文淵藪、俊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這裏是千古才子蘇東坡舉頭望明月的地方,是畫壇奇才張擇端初描丹青的地方,是詩壇泰斗臧克家詩情萌發的地方……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悠久的歷史文化一直在傳承中發展創新。近年來,諸城市持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整合公共文化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諸城茂腔作爲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延續百餘年,已深深紮根於人民羣衆中,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它是勞動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對民間道德風尚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對民間文化交流、民間信仰、民間凝聚力、構築和諧社會都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在反映當地社會文化、風土人情及營造良好社會文化生活氛圍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已與當地人民羣衆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文化生活需求關係。

大型反腐茂腔現代戲《失卻的銀婚》

早在160多年前,諸城鄉村流行着“周姑子”腔調,羣衆稱之爲“本週姑”。清光緒年間,一位還俗的丁氏尼姑及其女兒善唱“拉魂腔”(柳琴戲),來諸城落戶後,與諸城“本週姑”世家王世林結緣,使本週姑與拉魂腔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被當地百姓稱之爲“打冒”或“打鳴”。

茂腔現代戲《三背娘》

“本週姑”也被稱爲“冒周姑”。1949年後,各地職業劇團紛紛成立,“冒周姑”開始在諸城周圍各縣波及,各地校仿學習“冒周姑”唱腔。爲諧原音,取劇團“茂盛”之意,“冒周姑”改名爲“茂腔”。1952年組建“羣力”茂腔劇團,1957年4月,正式稱爲“諸城縣茂腔劇團”。

大型茂腔現代戲《王盡美》

傳統茂腔《羅衫記》劇照

李樹梅老師爲演出人員化妝

近幾年來,在諸城境內又興起了十幾個茂腔演出團體,主要有諸城市密州藝術團、羣力茂腔劇團、林廣芝茂腔劇團、增光茂腔劇團、盛葉茂腔藝術團等。上述演出團體的興起,爲振興諸城茂腔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林廣芝劇團參加“炫藝龍城”大賽演出

密州藝術團演出活動

諸城茂腔先後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政府的重視扶持,在諸城各個茂腔劇團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一代代的傳承、發展,茂腔隊伍日益發展壯大,各項榮譽紛至沓來。

傳統茂腔《西京》

2015年,諸城茂腔申批成爲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諸城市舜龍藝術團演出的茂腔《失卻的銀婚》,獲得國家基金扶持;同年,諸城少年宮諸城茂腔劇團的《非常媽媽》獲得國家基金扶持。目前,諸城茂腔擬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