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顯示,林園投資以十年553.93%的收益率領跑,淡水泉、景林、星石等一線私募也均實現收益翻倍,而表現最差的私募卻虧損近9成。淡水泉的風格同樣是奉行“逆向投資+行業輪動”策略,堅持投資風格不漂移,靠精選個股、深度價值研究,獲取超額收益。

歲月如歌、滄海桑田。十年,或許能看出一傢俬募真正的價值。

過去十年,A股市場起起落落,雖然漲幅平平,但牛股輩出。私募圈也誕生了不少“雙十”私募,即成立十年以上、近十年年化收益超過10%的私募機構。

不過,這十年來各私募基金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數據顯示,林園投資以十年553.93%的收益率領跑,淡水泉、景林、星石等一線私募也均實現收益翻倍,而表現最差的私募卻虧損近9成。

對於私募公司而言,堅持基本面研究,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才能走的更遠、更穩。對於投資者而言,能否擦亮眼睛選到值得託付的機構,最終的收益差別巨大。

九成私募取得正收益

十年,孕育出不少牛股。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滬深兩市上市時間超過十年的股票共有1802只,近十年平均漲幅達54.17%,更有353只個股在此期間股價翻倍。

另外,長春高新、貴州茅臺、片仔癀、華夏幸福、愛爾眼科、恆瑞醫藥等也用十年時間成長爲了十倍牛股。

那麼,十年間多少私募賺到了錢呢?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成立時間超過十年,或產品成立時間超過十年,且仍在正常更新淨值的私募機構有90家。90傢俬募十年的平均收益爲145.18%,正收益私募佔比高達93.33%,更有57傢俬募近十年收益翻倍,36傢俬募機構近十年年化收益超過10%。

據悉,這批老牌私募管理規模大多超過20億元,保銀投資、景林資產、淡水泉、重陽投資等更是早就躋身國內百億級私募行列。

林園投資居榜首

從十年累計收益來看,林園投資以553.93%的穩坐冠軍寶座。

據第三方平臺透露,2010年開始,林園投資的持倉主要分佈於中證消費、中證金融和中證可選。在部分年份,其持有消費個股的倉位更是逼近九成。

從公開資料來看,林園從不掩飾自己的行業偏好,早年重倉白酒,近幾年轉戰醫藥,他一直以消費行業爲主戰場。

“林園只要是看中一隻股票或者一個行業,就不會理會別人的看法,有時候甚至覺得他很偏執,但在起起落落的市場中,似乎也只有堅定的人才能獲得長期驚人的回報,跟風炒作,不會獨立思考的基金經理,最多隻能獲得一時運氣帶來的一時成就罷了。”滬上一位資深私募研究員表示。

據悉,林園的選股策略是:

一、選股時要選擇自己跟蹤和觀察至少3年以上的企業;

二、選自己熟悉的行業;

三、選未來3年“賬好算”的企業,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公司。可見,對行業和標的的深入研究,是林園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堅定持有的底氣所在。

穿越牛熊、獲得長期回報的私募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排名第四的景林投資公司也強調,以做實業的態度去投資二級市場,注重選擇高安全邊際的優秀公司,做有安全邊際的逆向投資。

淡水泉的風格同樣是奉行“逆向投資+行業輪動”策略,堅持投資風格不漂移,靠精選個股、深度價值研究,獲取超額收益。

昔日冠軍私募跌落神壇

而在老牌私募的十年業績排行榜中,還有那麼幾家私募,讓不少同行唏噓不已。

數據顯示,90家老牌私募中有6家十年來收益爲負,最差的業績爲虧損88.96%,其中還包括曾經的私募冠軍、百億級梯隊成員——新價值。

據記者瞭解,新價值的創始人羅偉廣在1995年就進入證券投資領域,曾經任廣州證券順德管理總部諮詢師、市場部經理,安信證券廣東順德管理總部總經理助理,2007年創立廣東新價值投資,曾經是2009年的私募冠軍,獲得了不少資金青睞,規模也曾超過百億元。

新價值收益率曲線(紅線)

爲何如此大出風頭的私募後續業績平平,甚至十年收益爲負?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能適應市場投資環境的改變是主要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羅偉廣偏愛中小盤股且集中持股,在2010——2012年在成長股殺跌的過程中遭遇重創,2015年羅偉廣提出“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想法,看好小市值公司的併購重組機會,在業內引發了不少關注,不過這條道路也走得很艱難。

比如,2015年11月,金剛玻璃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擬向羅偉廣等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喜諾科技100%股份;同時向納蘭德基金髮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OMG新加坡36%股權。

但2016年8月,證監會重組委否決了該次交易,此後,金剛玻璃曾嘗試修改方案,但最終於2018年3月宣佈正式終止了此次重組。

近些年金剛玻璃的股價接連下挫,羅偉廣損失不小,去年,羅偉廣持有的金剛玻璃近1200萬股被司法拍賣。

“市場和以前不一樣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垃圾股可以炒殼,賣殼後股價會飆漲,但現在這些都失靈了,精選好資產纔有效。”一位老牌私募基金經理直言。

同樣因無法適應市場環境而受挫甚至一蹶不振的私募,還有冷再清執掌的塔晶投資。

據瞭解,冷再清曾出任國金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2006年奔私,次年6-12月接連推出6只新產品,2007年業績排名也較爲靠前。有分析人士透露,其擅長投資週期股,但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後,週期股投資價值迅速下降,業績也很難提振。

另外,未能控制風險也是部分私募“活得久但活不好”的重要原因。

以泰石投資爲例,從其產品淨值走勢來看,自從2015年股市大幅下跌以來,這傢俬募的整體收益率一路下跌,至今虧損在50%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淨值走勢反映出該私募的風險控制非常不到位,在極端市場情況下沒能及時止損。

泰石投資收益率曲線(紅線)

十年,私募江湖無數次洗牌,這些經過洗禮留下來的私募,給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業績,更是一些被時間驗證過的投資哲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