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有兩種業務模式,一是將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給芯片廠商,該部分業務收入在2017年-2018年佔據公司營收90%以上,主要是與華爲海思的合作。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方面,寒武紀介紹,公司該產品已與部分客戶簽署銷售合同,同時部分客戶處於送樣及測試階段,預計2020年內可實現規模化出貨。

上交所6月2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國內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成功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待註冊通過後,寒武紀將成爲A股第一家純正AI芯片設計公司。此前,公司在問詢函回覆中表示,保薦機構預計估值在192億元-342億元。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在巨頭環伺的芯片界,寒武紀是一朵年輕的“後浪”,但備受資本追捧,公司經歷多輪融資,獲得科大訊飛、阿里創投等機構看好。

寒武紀的成名與華爲有關,2017年,寒武紀AI芯片產品成功打入華爲的旗艦手機,華爲海思在2017年~2018年均是寒武紀的第一大客戶,不過,隨後華爲海思選擇自研AI芯片,未再與寒武紀繼續合作。

來源:上交所

大規模資金投入研發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一直專注於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芯片、基於思元100 和思元270芯片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芯片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寒武紀1A、寒武紀1H分別應用於華爲的旗艦智能手機芯片中,已集成於超過1億臺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終端設備中;思元系列產品也已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服務器廠商的產品中,思元270芯片獲得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在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初創企業中,公司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成功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

不過,寒武紀仍處於產品開拓階段,2017年-2019年,寒武紀連續三年淨利潤虧損,但過去三年,公司研發投入均超過營收規模,三年合計投入8.13億元進行研發,是三年累計營收的142.93%。

來源:上交所

寒武紀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28億元,19億元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推理芯片、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項目,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在首次問詢回覆中,寒武紀表示未來3年內除募集資金以外,仍需30億元-36億元資金投入芯片研發,涉及5到6款芯片產品。

來源:上交所

5月20日,上交所公佈了寒武紀第二輪問詢函回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寒武紀就持續經營和預計市值問題給出的答覆。

來源:上交所

寒武紀稱,今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5.26萬元,同比減少18.91%,主要系從華爲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淨利潤爲虧損1.08億元,主要原因系研發投入大幅增加。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預計約爲6億元至9億元,同比增長35.15%至102.73%;歸母淨利潤預計爲-6.5億元至-4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預計爲-8億元至-6億元。

基於2020年6億元-9億元的收入和市銷率32-38倍預測,保薦機構對其估值進行計算的結果爲192億元-342億元。

發力雲端智能芯片和邊緣智能芯片

寒武紀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有兩種業務模式,一是將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給芯片廠商,該部分業務收入在2017年-2018年佔據公司營收90%以上,主要是與華爲海思的合作。二是自己設計和銷售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

寒武紀稱,2019年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相較於2018年下滑41.23%,主要系華爲海思選擇自研終端智能芯片,未與公司繼續合作。由於公司與華爲海思未繼續達成新的合作,公司短期內難以開發同等業務體量的大客戶,因此2020年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將繼續下滑。

公告介紹,2018年以來,華爲海思選擇自主研發人工智能芯片並推出多款產品,華爲海思未來與寒武紀在終端、雲端、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產品領域均存在直接競爭。

除了華爲海思,隨着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和對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需求不斷提升,集成電路巨頭英偉達、英特爾、高通、聯發科等均對智能芯片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或併購;集成電路行業IP巨頭ARM等的進入也加劇了終端智能處理器IP市場的競爭,IP授權業務潛在市場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公司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寒武紀正在大力開拓第二種業務模式,發力雲端智能芯片和邊緣智能芯片。公司表示,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客戶除了關聯方中科曙光以外,公司在2019年還開拓了浪潮信息、金山雲等非關聯方,預計2020年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收入將進一步增長;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方面,寒武紀介紹,公司該產品已與部分客戶簽署銷售合同,同時部分客戶處於送樣及測試階段,預計2020年內可實現規模化出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寒武紀招股書披露,寒武紀2019年第一大客戶爲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的智能計算平臺(二期)項目,這個項目總價高達4.44億,直接爲寒武紀2019年帶來了2.07億營收。在第二輪問詢回覆中,寒武紀稱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除在手訂單外,公司與部分地方數據中心、行業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在密集洽談業務,有較大可能性獲取新的訂單,公司表示,如果洽談中的智能計算集羣系統項目及在手訂單如能在 2020年內完成建設驗收,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預計將進一步增長。

寒武紀表示,智能計算集羣系統作爲新基建的重要內容,能夠大幅牽引智能產業的發展,預計未來1-2年市場空間在52億元-100億元。此外,寒武紀表示,在這一領域,公司產品與英偉達GPU、華爲Atlas產品應用領域有所區分,且具備靈活響應、生態開放等競爭優勢,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在上市委審議中,也主要問及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上市委要求寒武紀進一步說明智能計算集羣系統業務的定位及該業務的可持續性;此外還要求說明公司主要產品及在研產品的預計市場規模及商業化進展合理預期未來銷售收入,分析可實現盈虧平衡的預計營業收入規模,說明是否存在長期無法實現盈利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