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皇帝一旦死去,後宮的妃嬪們無論有無子女,都是跟着太后的步伐走,太后住哪,這些妃嬪就住在太后的旁邊。問題來了,如果皇帝死了,他後宮的那麼多女人是啥歸宿呢。

前些年,《甄嬛傳》、《羋月傳》等宮鬥題材的電視劇,估計讓很多人加深了對後宮女人的認識。她們縱然能像鯉魚跳龍門一樣,成爲皇帝的女人,享受極大的榮耀,但後宮的爭鬥絲毫不亞於前朝,表面的繁華下也隱藏着無盡的兇險。
這些兇險來自哪裏呢?一方面,都形容皇帝坐擁後宮佳麗三千人,那麼後宮的女人肯定不少。那麼多女人每天要圍着一個男人轉,也許你圍着圍着就進了決賽圈,也許還在海選階段就慘遭淘汰。而且,淘汰不一定保證能夠全身而退,稍不留神不僅名聲不保,性命也可能丟掉。
另一方面,除了後宮爭鬥的兇險,還有一種兇險看似遙遠,但當它來了就意味着整日的不安。衆所周知,皇帝日理萬機,這個“日理萬機”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批閱奏摺、處理國事;一個便是對後宮女人的用心,在老馬看來,後者的操心程度遠遠甚於前者。既然皇帝每天很累,那麼身體漸漸垮掉、甚至早死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問題來了,如果皇帝死了,他後宮的那麼多女人是啥歸宿呢?老馬總結了下,大概有以下幾種歸宿。
第一個是陪葬。當然,不是所有的妃子們都要去陪葬,主要看你是否對國家有貢獻。如果一個妃子有子女,就不用去陪葬;如果剛好你沒子女,那就對不起了,只能被拉去做皇帝的陪葬。當然,還有一個例外,即使你沒有爲皇帝生過孩子,但是你的身份地位很高,比如皇后、或者是皇帝特別寵愛的哪位貴妃,這些人也很少成爲陪葬品。
第二個是出家當尼姑。如果剛好你還是沒子女,別害怕,不用去當陪葬品。但是,必須去皇宮的合作寺廟當尼姑,大概意思就是孩子都生不出來,那麼就去爲死去的皇帝唸經祈禱吧!
其實,削髮爲尼這種結果還是挺殘酷,有句話叫活着比死難,而且難得多,這也是爲什麼歷史上那麼多當尼姑的妃子會選擇自殺這條路。
說完了沒孩子的,下面談談有孩子的。我們具體以大漢朝爲例,當時的妃嬪如果生下過男孩,當皇帝駕崩後,妃嬪可以到兒子的封地安度晚年。比如劉邦的嬪妃薄姬就是這樣乾的,當劉邦死後,她便到兒子的封地度過了自己的餘生。老馬想問,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呢,該怎麼辦?
第四種是再次嫁人。事實上,再次嫁人這種情況很少,歷史上的國家如此執行的例子不多,但還是有那麼幾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因爲妃嬪主要來自一些名門望族,所以即使皇帝死後,也不敢讓這些妃嬪陪葬,反而還讓她們出宮回家,再嫁與否,便看妃嬪的心情了,如此辦法,真心是人性化管理!還有一個例子就有些違背傳統倫理了:元朝時的窩闊臺在鐵木真死後,竟然收留了鐵木真的妃子,關鍵是這種做法並不違規,而且是當時蒙古人的習俗。說到這裏,其實上述現象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也見怪不怪了!
最後一種算是開恩了,即留下養老。這種情況還是分有無子女,有子女的養老福利好些,可以換大點的宮殿,運氣好還可以升爲太后;沒有子女的,就住原來的房子,每天的伙食一定不比從前了,但至少穿得暖喫得飽,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沒啥問題。
有人問,哪個朝代的待遇最好?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明清時的繁盛時期。當時皇帝一旦死去,後宮的妃嬪們無論有無子女,都是跟着太后的步伐走,太后住哪,這些妃嬪就住在太后的旁邊。試想,都住在太后旁邊了,待遇能差嗎!
也許妃嬪們還有其它特別的歸宿,這裏就不一一例舉了,歡迎網友們參與交流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