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遍看身周的人羣,有很多人都存在着氣人有而笑人無的情況,虛榮地喜歡拿別人與自己進行對比;別人比自己好就生氣,自己比別人好就嘲笑不如自己的人;

當對方比自己更優秀時,開就始變得“羨慕”,當自己無能爲力超越時就變得“妒忌”,“妒忌”而不能自我不消化就會慢慢的產生“怨恨”,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說就是“羨慕妒忌恨”;

“羨慕妒忌恨”第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是從北京女作家趙趙的小說《動什麼,別動感情》開始的,把三個詞語連起來的效果強化了“嫉妒”的表達,也把“嫉妒”的層次和來龍去脈,強烈的表現了出來,開始慢慢地被人們用來形容那些嫉妒的事和人,所有“羨慕妒忌恨”其實都來自於“嫉妒”,因“嫉妒”而產生一系列的負面行爲和心裏活動;

“嫉妒”原於虛榮的攀比,是攀比過度後的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它會腐蝕內心的美好和善良,讓心處於一種負面能量環繞的狀態,矇蔽我們那顆需要不停擦拭的“心”;

不要去選擇過度的攀比,這樣只會導致人心的沉淪和人性的泯滅,過度的攀比會導致負面能量擠壓正面能量的生存空間,從而被這些負面能量所綁架和控制,我們要學會用正面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這其實就是一個成長自己和成就自己的良好契機。

“羨慕嫉妒恨”只會導致心性的沉淪。

嫉妒只因過度虛榮攀比所導致,把外在事物進行淺顯的判斷與自己進行感性的對比,糾結於他人的優秀和獲得,從而忘記了對方成就背後的付出和努力,“羨慕妒忌恨”其實就是一種向外索取而不得,自己無能爲力的表現而已;

“羨慕嫉妒恨”帶來的負面侵襲,會讓人常常處於慾求不滿不知足的狀態,不懂得節制和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從最初的“羨慕”開始升起攀比之心,任其自然發展就會慢慢的進入“嫉妒”和“怨恨”的程度;

有如步入黑暗深淵的行者,羨慕是深淵入口,不懂得剋制自己還堅持繼續走下去,帶來的只會是把自己的心完全置於黑暗之中,導致心性的沉淪,收穫怨恨和痛苦就是必然的結果,這樣黑暗的結果並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美好陽光的結果纔是人生的意義;

不要過度羨慕,要懂得適可而止,一味的“羨慕妒忌恨”只會把自己置入黑暗的深淵之中,讓我們自己的心性變得沉淪而無知,我們要明白沒有陽光的溫暖生命是會枯萎的;

有優秀的參照,是成長和成就自己的難得機會。

先聖孔子在《論語·里仁》裏教誨:“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當見到德才兼備的人時,我們要想辦法趕上和超過,而不是錯誤的選擇旁觀和嫉妒,這對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成長沒有任何意義;當見到沒有德行的人時,我們要學會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錯誤,讓我們自己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續的精進,才能不斷地成長和強大我們自己,從而讓我們也可以迅速的轉變成優秀者的一員;

面對身邊優秀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難道的學習和成長機會,我們要學會多去恭敬的請教和學習,以師禮相待對方,讓對方願意傳授我們進步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拉高我們的認知維度,提升正確人生行進的路徑,有這樣的賢者在我們身邊參照和指引,這其實是成長和提升我們自己非常難得的好機會;

感恩所有賢才能者,他們是我們的指路明燈。

每一個人的人生旅程只能夠自己獨自去體驗,所有的酸甜苦辣鹹都是自己的選擇和感悟,有優秀的賢才可以作爲參考和學習,可以爲我們自己美好的人生旅程指明正確的方向和道路,這樣就能夠減少我們人生行進中的挫折和痛苦,他們值得我們去尊敬和學習,而不是“羨慕妒忌恨”;

只有從賢才身上真正悟到了正確的人生行進方式和方法,才能成爲我們自己實實在在的東西,以此去行走人生的道路才能夠迅速而有效,以至於讓我們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和成就自己的機會;

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所有的賢才能者,用主動虛心的心態去學習和提升我們自己,好好的去感悟沉澱,讓我們也可以成爲像他們一樣,從而讓我們獲得美好的人生旅行體驗。

現實生活中不要去“羨慕妒忌恨”,這並不能爲我們帶來有質量的美好,只會讓我們無限的沉淪,以至於收穫黑暗的人生體驗;

身邊所有的賢才能者,都是成長我們自己難得的好機會,都是我們的正確行進人生之旅的指路明燈,要用感恩的心去用心對待,要用恭敬虛心的態度多去請教和學習,身邊的賢才能者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和少犯錯誤,從而減少我們在人生旅程中的各種煩惱和磨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