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作爲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爲完好的佛教石窟羣而被世人稱讚爲“沙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如此精彩絕倫的藝術長廊和千年不斷地歷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前來欣賞讚嘆、考察學習、甚至是虔誠禮拜爲之朝聖!
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莫高窟,我們精心編寫了敦煌莫高窟“畫中有話”系列賞析。這裏的“畫”不僅僅是莫高窟的壁畫還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築、歷史圖片、歷史遺蹟等等。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將用充滿溫度感的文字來傳遞出歷史信息的點點滴滴,“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大家聆聽到繪畫的聲音,讓聲音傳遞美麗的繪畫!
272窟,莫高窟最早的三個洞窟之一,建於北涼(公元397-439年)。窟頂近似穹窿型,井心中部繪有蓮花,我們通常將這種出現在窟頂頂心的圖案稱之爲 “藻井”,它也被認爲是一種建築形式,而出現在窟頂其他部位的則被喚作“平棋”。
藻井是由中國古時木質建築中的天井轉化而來的。由於中國古代建築多爲木質結構,容易失火,所以人們就用四根木頭,橫兩根、豎兩根,搭成一個“井”字形,置於頂部。有井就有水,藉此寓意相生相剋,以求達到以水克火的目的。後來人們覺得有井還不夠,便在木頭上畫上水生類植物,於是天井就變成了藻井,正所謂“交木爲井、飾以藻紋”。這種極具裝飾性的紋樣,逐漸被應用到了石窟當中,成爲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272窟的藻井爲浮塑鬥四藻井,它是莫高窟現存的第一個鬥四藻井。井心中央的三層方井以45度反覆相套、依次漸小,形成了多重方井疊套的幾何結構,具有鮮明的建築特徵。藻井中心彩繪輪狀蓮花,邊飾土紅底,以石綠、石青和白色畫忍冬紋與雲氣紋,四角繪摩尼寶,中層與外層之間的四角繪四身飛天,色調熱烈。
這是一種仿中國古代宮殿內木構鬥四方井的圖案,即使在今天的塔吉克民居中依然可以尋覓到它的蹤影,爲疊木而成的一種天窗形式。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雲:“圜淵方井、反植荷蕖”,說的就是此類藻井。

那麼這種圖案在石窟中大量出現,其佛教寓意是什麼呢?結合四周圍繞的火焰、忍冬、雲氣、飛天等內容縱觀整個窟頂,我們可以認爲這是以蓮花比喻佛法,並表現以此爲中心的佛國世界,紋飾暗示種種寶物供養,飛天則寓意各種天人供養。
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約有400個洞窟繪有藻井,它集造型樣式之大成,成爲我國圖案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的藻井圖案簡單、樸實無華,隨着時代的審美變化,逐漸由簡變繁。這種既蘊含着佛教教義又極具裝飾性的圖案,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
(來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