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位營養科醫生強調,不管是否特醫奶粉,即使喫普通配方奶粉,正常寶寶一歲以內應做4次兒童保健,對牛奶過敏這類疾病患兒建議一個月做一次,通過定期監測和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媽媽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母乳餵養,或者孩子對母乳也過敏,特醫奶粉成爲牛奶過敏嬰兒補充營養的一大選擇。

VOL.270

本文共4350字,閱讀時間6分鐘

距離“三鹿奶粉事件”12年之後,家長的心再次因爲“大頭娃娃”揪起來!

湖南郴州永興縣一家母嬰店被曝光 將一款叫做“倍氨敏”的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導致多名兒童患上佝僂病、發育遲緩。

◎ 湖南郴州永興縣多位家長髮現,自家孩子發育遲緩,頭骨突出,畸形酷似“大頭娃娃”。/ 央視財經截圖

近日,又有廣州家長投訴,一款名爲“貝兒呔”的固體飲料,同樣在冒充“特醫奶粉”銷售,其產品資料赤裸裸宣稱: “本系列產品與普通奶粉所包含的營養成份一致,長期食用更適合寶寶生長發育”。據受害家長自發登記彙總, 目前有59名孩子在醫生的推薦下服用了貝兒呔產品。

◎ 家長提供的“貝兒呔”宣傳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

看了報道,80後媽媽宋潔再也坐不住了,“寶寶去年腺病毒肺炎住院時,查出對牛奶蛋白嚴重過敏,開始服用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粉氨基酸配方,喝了快一年了,身高體重不達標,我害怕買到假的。”

在假“特醫奶粉”背後,是一羣數量龐大的過敏嬰兒跟爲孩子過敏焦慮擔憂的老母親。據《中國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的統計數據,2歲以下嬰幼兒過敏疾病的總患病率爲12.3%。

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國0-24個月嬰幼兒對牛奶過敏的比例達到3.5%-5.2%,這個數字還在逐年攀升。媽媽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母乳餵養,或者孩子對母乳也過敏,特醫奶粉成爲牛奶過敏嬰兒補充營養的一大選擇。

連奶都過敏喫什麼好,

焦慮的寶媽還入過這些坑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爲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羣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特殊食品2016年產值約6000億元,且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 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明確了特殊食品的法律定義,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三大類食品被列爲特殊食品,實施嚴格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目前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嬰兒的特醫食品包括 無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母乳營養補充劑、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等6類。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嬰兒特殊醫學食品市場規模約爲20億元,這一規模雖然無法和嬰兒奶粉市場相比,但中國遠高於歐美4-5倍的嬰幼兒過敏率,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吸引衆多企業投身這個產業,特醫食品因此成爲衆多奶粉營養品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 市場中特配奶粉的主要種類。/ FBIF

爲什麼給寶寶喫特醫奶粉?從39深呼吸 走訪來看,在患兒家長們給出的答案中, 佔最大比例的也是孩子存在食物過敏。

全球調查顯示,食物過敏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爲0.02%-8%,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 牛奶是3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 在中國,雞蛋與牛奶過敏發生率最高,也是嬰幼兒和兒童羣體中排在首位的過敏源食物。/ 全景視覺

純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均可能發生牛奶蛋白過敏。牛奶過敏反應表現各種各樣,主要累及消化道、皮膚、呼吸道三大系統,嚴重的可導致寶寶 生長發育遲緩、貧血和低蛋白血癥。

家有過敏兒,喫什麼都要小心翼翼的。 不少寶媽以爲,孩子對牛奶過敏,連母乳也不能喝。這種誤導既有來自長輩的經驗,也有來自部分醫生的認識不足。

剛做媽媽不久的吳琳,孩子出生7天就全身長溼疹,老人埋怨她的奶水不好,“熬到滿月上醫院,醫生說是過敏,讓停了母乳和奶粉,改喫深度水解配方粉。”但喫了半個月後再次就診,遇到了一位老醫生,推翻前先的治療方案, “這個醫生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問我怎麼就停了呢? ”

現今研究表明,少量牛奶蛋白可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 但只要乳母媽媽避免喝牛奶,就不會造成食物過奶, ”廣州婦兒中心兒保科主任譚美珍強調,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繼續喫母乳。

◎ 母乳中含有嬰兒0到6個月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 全景視覺

在爲過敏患兒尋找安全的口糧這條路上,羊奶粉正在成爲或已經被寶媽視爲營養的希望。“羊奶最接近母乳”、“含天然抗病因子有助提高嬰兒的抵抗力 ”、“牛奶過敏的孩子喝羊奶不會過敏”……動輒是普通牛奶粉三、四倍的價格, 母嬰店非常主動推薦,拿出一堆不明覺厲的研究數據、各種明星代言證明羊奶粉之好。

“事實上, 羊奶與牛奶的蛋白同源性,對牛奶過敏的孩子,95%對羊奶也不耐受。 ”譚美珍表示。而關於羊奶粉比牛奶粉更營養,只是廠家的一面之詞。在醫院出生的寶寶,都是主張母乳餵養優先,母乳無法餵養的情況下再考慮牛奶粉餵養, 醫生絕對不會推薦媽媽使用羊奶粉。

◎ 羊奶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貴!/ 全景視覺

業內人士透露,由於羊奶的奶源少,不乏羊奶粉中混合了牛的乳清蛋白粉,並不是真正的羊奶粉,對於牛奶過敏兒當然是不安全的。

冒充“特醫奶粉”背後,

或是過敏被濫用

當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是劣質奶粉侵害消費者,這次的湖南“大頭娃娃 ”事件並非中國奶製品又出現嚴重的質量危機,而是 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湖南郴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已對涉事企業下達處罰決定書;企業將聯合醫院按退一賠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屬賠償,已安排患兒進行體檢,涉事醫生停職一年。看似前者造成的後果更嚴重,但後者反映出來的問題可能更爲複雜。

◎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徹查湖南冒充特醫食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截圖

幾乎所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寶媽寶爸一開始都會詢問醫生,從醫生那裏獲得推薦。當輿論聚焦於是否醫院、醫生參與“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虛假銷售,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次事件的背後,可能是近年來 一個被普遍濫用的概念,一個正在被打造成龐大消費市場的概念,叫做過敏。

有多少孩子是真的對牛奶過敏,又有多少孩子過敏程度嚴重到必須喫特醫奶粉?回答這兩個問題,都繞不開食物過敏的診斷。

且不說,在藥店、在某些體檢機構僅靠一臺機器測過敏原多麼不靠譜,就算在醫院進行的過敏檢測也存在假陽性。

◎ 2017年,媒體曝光兩款被各大醫院廣泛用於過敏原檢測的生物物理治療儀實際上並不靠譜。/ 全景視覺

食物過敏診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目前普遍存在認識誤區。耿嵐嵐指出,不僅病人不瞭解, 甚至部分醫務人員也誤以爲食物過敏原測試結果陽性就說明過敏,陰性就不過敏,其實並非如此。

牛奶蛋白過敏診斷的第一步應該是查看病史和體格檢查,疑似爲牛奶蛋白過敏之後,通過專業試驗輔助診斷,包括 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還有斑貼試驗等。

◎ 點刺試驗可視爲一種特殊的皮內試驗,是國際特別是歐美國家推崇的過敏原體內檢測方法。/ 全景視覺

其中,sIgE或SPT陽性,說明有50%的幾率是牛奶蛋白過敏,但陰性不排除不過敏。而對於非IgE介導的過敏,這兩個方法是無法檢測的。

至於斑貼試驗,比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更靈敏,更具特異性,但是目前沒有統一的試劑,而且國內外做出的結果不統一。

◎ 因背部、上臂和前臂屈側皮膚有較多樹突狀細胞,常作爲斑貼試驗的部位,其中以上背部爲最佳部位。/ 全景視覺

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對於IgE過敏原檢測評價說, 皮膚和血液測試都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結果。而美國兒科學會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也提示, 皮膚或血液測試呈陽性並不足以診斷食物過敏。

◎ 有人喫完整碗草莓之後,發現嘴角周圍出現了紅斑或者感覺有刺激性的不舒服,實際上是對草莓不耐受,並不是過敏引起的。/ 全景視覺

那什麼纔是牛奶蛋白過敏診斷的金標準?目前認爲, 食物迴避+激發試驗,是確診/排除診斷牛奶蛋白過敏唯一有效的方法。

耿嵐嵐表示,如果懷疑牛奶蛋白過敏,嬰兒需要在飲食上回避牛奶2-4周或至6周,觀察症狀是否有好轉。 如果停止喝牛奶後,過敏症狀無改善,則高度排除牛奶蛋白過敏。有改善的,需要通過激發試驗來確認診斷。

但 在不少醫院這個麻煩的步驟經常被忽略掉了,很多醫生只要拿到顯示陽性的檢測單,就會直接給出食物過敏的結論,然後要求忌口。這裏面的原因,既有醫生爲減少醫患糾紛完全照搬檢測報告下結論,也不乏存在媒體曝光的部分醫院醫生和“抗過敏營養品”有利益關係,加劇“食物過敏”的濫用,對過敏嬰兒過度治療。

◎ 開放性食物激發實驗需要住院,並不是太多家長能夠接受。/ 全景視覺

“我家寶寶是過敏體質,連喫蘋果都過敏,之前在醫院抽血查過敏源,說是對牛奶過敏,但我們喫得非常好。 ”明明爸說, 醫院的檢查只是一種參考,在大範圍內先避免,然後逐個對食物進行驗證。

上海媽媽林菲在採訪中談到,“孩子溼疹特別嚴重,醫生說是過敏體質,推薦喫特醫奶粉,但我們沒喫,照樣好了。” 在她看來,嬰幼兒免疫低下,過敏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家長不必太焦慮,一般不需要喫特醫奶粉。隨着年齡長大,免疫力提高之後,慢慢也就不過敏了。

特醫食品亂象堪比保健品,

亟需加強監管

近年來, “固體飲料假冒特醫食品”事件屢禁不止,尤其是在三四線甚至更低線的市場,消費者對特醫產品的認知程度偏低,容易被商家牽着鼻子走,新生兒必須喫本院的高價奶粉成爲一些地方醫院的潛規則。

◎ 蛋白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的區別。/ 央視財經截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示, 消費者不能自行決定購買使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一定要在醫生或者臨牀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選購消費提示。/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但很多醫生,尤其非營養學專業的,根本不瞭解特醫食品 ,都是聽信廠家和產品的推薦介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州某三甲醫院兒童營養科醫生直言。

如今,不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於先進醫學器械及治療技巧的學習,對於特醫食品營養支持的功效認知仍然不足。作爲一種新的營養補充,特醫食品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康復、維持機體功能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營養支持作用。 注意,僅僅是營養支持作用而已。

◎ 容易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混淆的固體飲料示例。/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國家相關規定明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籤和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作用,不得宣稱保健功能。

特醫奶粉不是高檔營養品,不能隨便給孩子喫,這些配方是爲特殊嬰兒設計的,不同的配方針對不同的疾病狀態, 不適合長期食用。這位營養科醫生強調,不管是否特醫奶粉,即使喫普通配方奶粉,正常寶寶一歲以內應做4次兒童保健,對牛奶過敏這類疾病患兒建議一個月做一次,通過定期監測和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目前, “特醫奶粉 ”必須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註冊批准,取得產品註冊號才能生產,被認爲是與保健品最大的區別。 這也導致很多資質不全的小機構也開始佈局,想方設法公關醫院和醫生,打着高端、更安全、不容易過敏、更營養的旗號,把特醫奶粉吹得天花亂墜,簡直可以包治百病,賣出的價格是普通奶粉的雙倍。

◎ 獲得批准註冊的合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示例。/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過敏患兒是不是一定要喫特醫奶粉?這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特醫奶粉在很多時候是可用,可不用,但往往就診時,一旦診斷爲過敏比較嚴重,醫生都會建議嘗試特醫奶粉。

何先生是廣州的一名西藥師,他的大寶經過敏原測試顯示對牛奶過敏,喫過幾個月不含乳糖的特醫奶粉,後來慢慢添加正常的奶粉,到最後可以耐受普通奶粉。這也說明, 牛奶過敏是可以自愈的。

大量的科學研究亦證明,不能喫牛奶約90%的兒童食物過敏是自限的,隨着年齡增長對某些食物過敏原產生耐受,症狀趨於緩解。九成的牛奶過敏的兒童在3歲左右可以逐漸適應牛奶,耐受了也就不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 就算是嚴重過敏需要喫特醫奶粉的,也不能長期食用。

◎ 相比牛奶過敏,雞蛋過敏的緩解出現得較晚,不過在5~6歲後,也有2/3的雞蛋過敏寶寶過敏症狀可以減輕或消失,還有1/3可能持續過敏。/ 全景視覺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發佈,截至2020年5月13日,通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審批的配方食品有48個。其中,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兒童的有29個,包括無乳糖配方6個、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5個、乳蛋白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3個、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11個、嬰兒營養補充劑3個、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1個;適用於1歲以上人羣的有19個,包括全營養配方15個、非全營養配方4個。

39深呼吸 提醒各位寶媽, 購買特醫奶粉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要被“固體飲料 ”欺騙了 。而寶寶如果對食物過敏,是否要喫特醫奶也請再三斟酌,多看幾個醫生,綜合多方意見爲妥。

RECOMM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