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唐以後兩廣出現分化,但是,統治者在簡稱上依舊用“粵”來概括這裏——廣東被叫做“粵東”,廣西則叫“粵西”。就這樣,“粵”成了廣東的簡稱。

我國擁有三十多個省級行政單位,並且都有各自的簡稱或者別稱。在制定簡稱的時候,大多取其地名的第一個字或者有特點的字,別稱則考慮歷史沿革。
別稱的典型:比如陝西曾是秦國故地,因此別稱“秦”,四川曾是蜀國故地,所以別稱“蜀”;
簡稱的典型:新疆簡稱爲“新”,青海簡稱爲“青”,西藏不能簡稱爲“西”,不過可以簡稱爲“藏”。
而廣東省的簡稱是“粵”,這其中依據是什麼?

粵這個字出現很早,根據古文專家的研究,在甲骨文裏面,就有“粵”這個字,不過,殷商時代人們要用這個字來表達什麼,目前無法考證。在春秋時代,“粵”和“越”是可以通用的兩個字。
在春秋時代,廣大南方是楚人和越人的天下。不過,習慣上將楚國視爲南方的霸主,這是因爲,越人其實是一個泛指概念——在當時,今天的浙江地區和福建、嶺南地區,都是越人居住的地方,但是,越人的部族被叫做“百越”,意思是存在着數百個互不臣屬的部族。
楚人和越人鬥了數百年,最終,秦人將楚國滅亡後,還一舉將越人的地盤悉數笑納,而秦軍進入嶺南,在當時算得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兒:因爲這是歷史上第一支天子的王師(姑且這麼稱呼秦軍)進入這片土地。粵與越

雖然從浙江到嶺南,都可以稱之爲越地,但是,習慣上,古代統治者還是習慣於將越這個地理稱號,用在浙江地區身上。
比如唐朝太宗皇帝在宴請突厥頡利可汗喫飯的時候,專門讓江南士族作陪,理由是:胡人和越人,都臣服於大唐天子,甚至在唐僖宗在位期間,還有一個叫董昌的浙江軍閥,割據浙江東部,宣佈自立爲“大越羅平皇帝”。
而這時候,兩廣地區也被稱之爲“粵”地,用意義大致相同但字形不同的“粵”,來表示今天的嶺南地區。粵與廣東
不過,在唐朝——清朝這段時間裏,“粵”指的是整個兩廣。雖然唐以後兩廣出現分化,但是,統治者在簡稱上依舊用“粵”來概括這裏——廣東被叫做“粵東”,廣西則叫“粵西”。

清朝後期,廣東經濟發展較比廣西快很多,這種局面跨過民國延續到當下。因此,在民國初年,逐漸有人將“粵”視爲廣東的專有稱呼。
就這樣,“粵”成了廣東的簡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