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準備出道的知識分子精英,怎麼可能讓自己一直默默無聞空等待,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後,決定有的放矢地自我宣傳,他以提出“尊王攘夷”的華夏第一相管仲、和“合縱攻齊”打下70多座城池的軍事家樂毅自比,暗示自己有曠世奇才,能輔助明主創基立業,以引來心目中的明主-劉備。當時三國形勢混亂,諸侯割據,有曹操、袁紹、孫權、劉備等等,其中劉備更是勢單力薄,獨木難支,諸葛亮估計憑自己的才幹,可以迅速進入劉備的領導核心,但是如何引起劉備的注意呢。

大家好,我們的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俗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好酒也要善吆喝”,如何推銷自己是一門學問,諸葛亮是如何推銷自己的呢?
197年,在隆中,躊躇滿志的青年才俊諸葛亮,思索着自己的人生目標,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不負自己的平生所學呢?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對當時的形勢瞭如指掌。作爲準備出道的知識分子精英,怎麼可能讓自己一直默默無聞空等待,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後,決定有的放矢地自我宣傳,他以提出“尊王攘夷”的華夏第一相管仲、和“合縱攻齊”打下70多座城池的軍事家樂毅自比,暗示自己有曠世奇才,能輔助明主創基立業,以引來心目中的明主-劉備。
三國的當時形勢
196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爲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唯曹操馬首是瞻,曹操簡直就是皇帝的代言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而且手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人才濟濟,實力空前。
197年,實力大於曹操的袁紹被曹操採取忍耐的策略,封爲大將軍,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個州,以緩和矛盾,實力也不少。
196年,東吳的孫策收到丹陽、吳、會稽三郡後,任命15歲的孫權爲陽羨縣長。東吳擁有牢固的地盤,實力不差。
196年,被曹操表爲鎮東將軍的劉備在徐州迎擊袁術的進攻。兩軍相持期間,劉備被呂布偷襲並被俘虜了妻子,後來更被袁術所敗轉軍海西,困難之極。
在衆多的勢力當中,劉備是弱勢的,但是劉備的性格卻是超級能忍,他一直努力着,等待他的“良臣”的出現。
諸葛亮針對劉備的自比
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
1、自比管仲,站在戰略高度
當時三國形勢混亂,諸侯割據,有曹操、袁紹、孫權、劉備等等,其中劉備更是勢單力薄,獨木難支,諸葛亮估計憑自己的才幹,可以迅速進入劉備的領導核心,但是如何引起劉備的注意呢?
諸葛亮認爲:“師出有名”是弱勢劉備勝出的基石,可以博得廣泛的支持,站在輿論的高位。
劉備是漢室之後,當然是要“匡扶漢室”了,這和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綱領是異曲同工的。
實際上,在春秋時期,羣雄爭霸,被後世稱爲“華夏第一相”管仲根據齊國的實際情況,向國君齊桓公提出了這個對外戰略綱領。齊桓公深信管仲的才能,堅定實施了這個綱領,結果使齊國在衆多諸侯中脫穎而出,憑着“挾天子伐不敬”,站到了霸主的位置。齊桓公和管仲的惺惺相惜也讓後世傳頌。
由此可見,自比管仲是諸葛亮針對劉備是漢室之後而提出的,從側面說明當時只有劉備是正統的。
管仲劇照
2、自比樂毅,才幹出衆,戰績非凡
除了提出戰略綱領,還要有人能實施纔行。
三國的形勢和戰國比較相似,諸侯割據,如何勝出?當然是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同盟者,然後削弱強國的勢力再儘可能地吞併之。
戰國有名的軍事家樂毅,“合縱攻齊”的總指揮,他統率趙、楚、韓、燕、魏五國的軍隊討伐齊國,結果強大的齊國大敗,國君齊湣王逃跑了。不僅如此,樂毅還率軍攻佔了齊國都城臨淄,打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邑,把齊國的金銀財寶和宗教物品全部帶回燕國上交給國君,戰績非凡。
由此可見,自比樂毅是諸葛亮想告訴劉備,想要勝出也要像樂毅一樣實行“聯吳抗曹”,而他諸葛亮的才幹堪比樂毅,可以幫助劉備聯合孫權共同抵抗強勢的曹操。
3、諸葛亮心目中的明主
劉備給人的印象是性格溫厚,以德服人,能善待下屬,以困境中仍能自強不息去奮鬥,這種性格吸引着諸葛亮,因爲他希望能和主公知心相交,就像齊桓公和管仲一樣,而不是像張良和韓信一樣被劉邦猜忌。
一文君說:
總的來說,諸葛亮的自比是針對劉備而提出的。
張良和韓信也是傑出人才,也對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諸葛亮沒有自比張良韓信,並不是說張良韓信不行,也不是說自己不如張良韓信。他只是從本身的理念和從三國的形勢上考慮,自比張良和韓信不是最佳的選擇。
諸葛亮通過自比管仲和樂毅,從側面闡述了自己的理念和才能,向劉備拋出了爲劉備定製的橄欖枝。
“在歷史的長河裏,有我們祖先的智慧,透過歷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謝謝關注!
參考資料:
司馬光《資治通鑑》
版權註明:本文系作者“蒼海一文”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