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照顧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時,照顧寶寶睡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寶寶在睡覺過程中和睡醒後的一些小舉動,也能反映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有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孩子在晚上10點之前還沒有進到深度的睡眠狀態,那孩子在實驗中的智商得分就會偏低一些,如果一個孩子睡眠不充足,經常晚睡的話。新生寶寶因牽動的神經多,比較不容易做出微笑的表情,當寶寶的大腦皮層接收到神經傳導的信號,寶寶纔會做出微笑表情,如果父母發現寶寶睡覺時愛面帶微笑,表示寶寶大腦的"超級神經網"發育不錯,暗示寶寶大腦發育快。

大家好!每個孩子出生前上帝都會給他(她)送去祝福,孩子由於非常纖弱,很害怕,問上帝怎樣才能活下來。上帝說他給每位孩子都安排一個天使,會照顧孩子的一切......那個天使的名字就叫“媽媽”,做好道一個合格的媽媽不是憑本能就能做好的,想做一個優秀的媽媽更是需要學習育兒知識,從孕育孩子之前就應該做好一切心理和專生理的準備,做好一切精神和屬物質的準備。接下來跟小編一起來看本期育兒知識!

身爲父母者,最操心的就是和孩子相關的問題了,升級當父母后,與周圍的同事和身邊的朋友最常聊起的也是和孩子息息相關的話題了,比如,你家孩子好帶嗎,你家孩子現在幾個月了,你家孩子在喝什麼奶粉等這類問題,可是,育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孩子在成長髮育的不同階段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需要操心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父母在照顧孩子過程中,方方面面都得要照顧到,特別是照顧還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這一階段的寶寶是完全依賴於父母的。

提起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不少寶爸寶媽都很熟悉老師的名字,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於未成年孩子的心理研究,李玫瑾教授主要的研究對象就是不同年齡和不同家庭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李玫瑾教授的不少育兒觀深受大家的追捧,被大家認同,不少父母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看法都有一種受益匪淺的感覺。

在照顧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時,照顧寶寶睡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寶寶在睡覺過程中和睡醒後的一些小舉動,也能反映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有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孩子在晚上10點之前還沒有進到深度的睡眠狀態,那孩子在實驗中的智商得分就會偏低一些,如果一個孩子睡眠不充足,經常晚睡的話。

不僅會影響大腦發育,還會影響大腦接收和保存新消息的能力,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三到六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成長,就得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

李玫瑾:寶寶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後容易成才

1. 睡覺時愛面帶微笑

新生寶寶因牽動的神經多,比較不容易做出微笑的表情,當寶寶的大腦皮層接收到神經傳導的信號,寶寶纔會做出微笑表情,如果父母發現寶寶睡覺時愛面帶微笑,表示寶寶大腦的"超級神經網"發育不錯,暗示寶寶大腦發育快。

2. 睡覺時經常出現蹬腿的舉動

不少寶媽看到寶寶睡覺蹬腿的第一反應就是擔心着涼,趕緊幫寶寶把被子蓋好,其實,寶寶睡覺時經常出現蹬腿的舉動,不代表寶寶睡覺不老實,也是一個好的信號,表示寶寶腿部的肌肉發育還算不錯,寶寶愛蹬腿和被子,表明寶寶的行爲能力和感知能力發育得也不錯。

3. 有一點響動寶寶就有反應

有的寶寶睡覺期間是屬於比較死的,不太會覺察到環境的變化,有的是屬於有一點響動寶寶就有反應,寶寶在睡覺過程中,還有這不錯的感知力表示寶寶大腦發育不錯,長大後容易成才,寶寶能先把身體感覺到的變化傳到大腦,大腦再協調身體做出反應。

父母在哄寶寶睡覺前應注意什麼?

父母要給寶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睡眠環境,在寶寶睡覺前,父母不要製造出太大的噪音,比如看電視和刷手機等,要讓寶寶養成到點就上牀睡覺的習慣,在睡覺不要讓寶寶的大腦處於興奮的狀態。

這樣很難進入深度睡眠的,爲讓寶寶的情緒穩定下來,父母可以給寶寶講一講睡前故事,或者是給寶寶放一點舒緩的音樂等。

育兒寄語:

好習慣的養成,父母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要不等更大一點,就更難了,最好是在孩子3—6歲這一階段,幫你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你家寶寶睡覺時有什麼反應呢?

歡迎屏幕下方留言交流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