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在同一天相繼去世。愛新覺羅·溥儀即位,年號宣統,尊光緒的皇后葉赫那拉氏爲隆裕皇太后。根據慈禧的遺詔,隆裕和溥儀生父載灃共同輔政。
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義爆發。這場革命給風雨飄搖的清帝國沉重一擊。
當時清政府只能依靠北洋軍抵抗起義力量,但朝中沒有人有能力駕馭這支軍隊。慶親王奕劻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載灃不得已只得將軍政大權交給他。
終於,隆裕太后成爲清帝國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精明的袁世凱有自己的想法,他並不打算真心幫清廷辦事。他很清楚,清朝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能把握住機會,手握兵權的他就能成爲最大贏家,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袁世凱採取以下三步,迫使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
第一步:他對隆裕提出,由於軍餉不足,對抗革命軍很困難。隆裕只好動用國庫內存,將八萬兩黃金交給他。
第二步:他向革命黨人展現自己的軍隊實力。當時革命黨沒人沒錢,孫中山向日本借款未果,並且歐美日都支持袁世凱。革命黨人無奈被迫妥協:如果袁世凱成功使清帝退位,就擁戴他當大總統。
第三步:逼迫清帝遜位,他用了四字手段:“威逼利誘”。
袁世凱對隆裕太后說,只有清帝遜位才能避免兵禍,纔是順應民意,是大勢所趨。
而且如果再堅持下去,可能就會像當年法蘭西革命時那樣,路易國王被送上了斷頭臺,其子孫也遭遇劫難。
隆裕太后非常驚恐,自知無力迴天。這時國庫已經空了,她再也沒有辦法起用其他軍隊力量,“大清無兵可用,無地可容,無友可助”,只能選擇退位。
當時的宣統皇帝溥儀只有六歲,只是一個懵懂的孩童,他後來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說:“我在不知不覺中做皇帝的第三年,又糊里糊塗地退了位。在皇朝最後的驚濤駭浪的日子裏發生的事情,保留在我記憶中的有這麼一點印象: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裏,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着一個粗而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莫名其妙,納悶他們哭什麼,殿裏除了我們三人別無他人,安靜得很,甚至胖老頭抽鼻子的聲音我都聽見了。他邊抽縮鼻子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後一次見太后。如果別人沒有說錯的話,那麼,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問題。”
袁世凱還向隆裕太后保證了退位後的優待條件,大皇帝辭位之後,不但能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共和國還每年撥四百萬元供皇帝支出。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遜位詔書》,宣佈清宣統溥儀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大多會經歷血雨腥風。客觀的說,袁世凱以兵不血刃的方式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能夠以和平手段實現共和,已經達到了革命的基本目標。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