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羽帶兵出發,守衛襄樊的是曹仁將軍,迷茫的被關羽的軍隊包圍,曹操立即派兵支援曹仁,人算不如天算,支援部隊的同時下起了大雨,淹沒了七個部隊,還沒有開始戰鬥,支援的三萬部隊就覆滅了,關羽在這裏也坐不住,所以用自己的水軍裝備攻擊支援的敵人。曹操立即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樊城協助曹仁,抵抗關羽部隊的進攻。

公元219年7月,關羽讓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之後,關羽覺得後方沒有什麼問題,於是率領荊州大部隊進駐江陵,浩浩蕩蕩的進軍襄陽和樊城,很快就分別包圍了襄陽和樊城。當時關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曾率軍鎮壓叛亂,加上關羽兵強馬壯而無法反抗,無奈之下,曹仁只一方照守樊城,一臉向曹操求助。曹操立即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樊城協助曹仁,抵抗關羽部隊的進攻。

援軍到達後,曹仁讓于禁率領大軍和龐德駐紮在樊城以北十里處,這是漢江改道的低窪處。當關羽看到曹軍錯誤地駐紮在低窪地區時,他命令荊州軍隊建造一艘大船,派水軍集結待命。八月,秋雨繼續,經過十幾天的雨,導致漢水上升,漢水沿着漢河淹沒在禁地,無助的于禁,在禁地只能和他的士兵一起爬高避水,此時關羽率領水軍被漢河曹軍襲擊,造成了重大傷亡。

在這種情況下,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被關羽圍困,因爲于禁投降,關羽想要勸降龐德。史書記載,這一戰後,關羽威震華夏,曹操甚至有意遷避其鋒芒,想過要遷都。關羽不只是打了一個樊城,還讓于禁投降,殺了龐德,其實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直接讓曹操打了“動” ,也就是打的曹操想遷都。所以關羽可以威震華夏。

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三場戰役是官渡戰役、赤壁戰役和夷陵戰役。這三場戰鬥是最著名的。劉備的五虎將中,黃忠斬下了夏侯淵,張飛怒懟張郃,趙雲在漢水一戰後被誇得渾身是膽,丞相諸葛亮在這裏也體會到了隆中對所說的跨越景邑的話。這關羽坐不住了,大家都立功了,自己不能這樣坐下去了,於是開始了襄樊大戰。

關羽帶兵出發,守衛襄樊的是曹仁將軍,迷茫的被關羽的軍隊包圍,曹操立即派兵支援曹仁,人算不如天算,支援部隊的同時下起了大雨,淹沒了七個部隊,還沒有開始戰鬥,支援的三萬部隊就覆滅了,關羽在這裏也坐不住,所以用自己的水軍裝備攻擊支援的敵人。關羽長期在荊州地區作戰,瞭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關羽看到曹軍在秋天錯誤地駐紮在低窪地區,於是命令荊州軍隊建造一艘大船,水軍集結待命。八月秋雨十餘天,襄樊旁邊的漢水暴漲,洶湧的山洪將直接在七路軍的于禁淹沒。此時關羽率領水軍乘船攻打被洪水圍困的曹軍,造成曹軍傷亡慘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生存,于禁只能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將軍頑強抵抗。

最終被活捉,因爲龐德拒絕投降,所以被關羽殺死。一時間,關羽的氣勢威震華夏。其實威震華夏只是一個形容詞,並不能說明關羽當時的處境正閃耀古今,陳壽這樣寫,其實只是在描寫關羽時才更加有力。畢竟之前的周瑜也有類似的評價。曹操,當時打過官渡之戰,統一北方,也有類似的評價。因爲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所以他被稱爲“威震天下”。

周瑜,任三軍統帥,統領軍隊,帶領孫劉聯軍打敗了不屈不撓的曹操,周瑜得到了“華夏是震”的美譽,很明顯,周瑜當時的記錄也得到了陳壽的肯定和認可。除了周瑜,夷陵之戰的朱然也有了這個榮幸,夷陵戰爭後,曹丕立即發起南征東吳,在這場戰鬥中,守衛江陵的朱然被圍困,但江陵從來沒有失去它,一直在他的手中,所以朱然有一個美稱“名震敵國”。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周瑜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周瑜出生在一個官家,爺爺和爸爸、叔叔都擔任過重要職務,在這種背景下,出生的周瑜,也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在長江的東部,有一首“錯歌”、“周郎”的詞,當時人們稱才華橫溢、聰明伶俐的美男子爲“郎”,因此江東人稱他爲“周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周瑜的魅力,周瑜也是一個人才。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總司令。

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周瑜良好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甚至劉備和曹操都欽佩周瑜的才能。另外,周瑜是個大方的人。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周瑜“性度恢廓”,劉備評價周瑜爲“氣量頗大”,蔣幹評價周瑜是“雅量高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