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後來下場也很讓人感傷,官渡戰後,他被曹操抓到,曹操愛惜沮授的才華,原本已經赦免他了,但是沮授心裏還是向着袁紹,逮到機會想要逃出軍營,不幸事蹟敗露,遭到殺害。如果袁紹乖乖聽田豐的警告,他是不是就能夠打敗人生中最強的競爭者——曹操,成爲一統天下的霸主。

如果袁紹乖乖聽田豐的警告,他是不是就能夠打敗人生中最強的競爭者——曹操,成爲一統天下的霸主?

在深入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背景。

一、袁曹對決

袁紹和曹操是如何開始競爭的?

袁紹出生汝南袁家的大家族,最有名的外號就是他們家裏“四世三公”,在朝廷裏面很喫得開。

不過袁紹他的出身,是有一點難以啓齒的。因爲他的母親是一位偏房小妾,在重視門第的時代裏,大家族的長輩是不太喜歡袁紹的。

這時候再看看曹操,他祖父那邊是宦官,父親那輩又有一些隱晦的出身記載。

所以袁曹兩個人的身家大調查,如果放到今天,大概都會是八卦報紙都喜歡的題材。

本文猜測,袁紹和曹操一開始並不是敵人,他們在洛陽擔任武官期間,搞不好還有一點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然而,俗話說得好,不是冤家不聚頭,因爲這兩個人都有爭天下的雄心壯志,那勢必就要面臨,未來有一天針鋒相對。

他們從何時開始交鋒?那就是各自稱霸一方的時候。

袁紹他先是吞併冀州牧韓馥,緊接着打敗幽州公孫瓚和黑山軍,還接收了河內張楊的領地。短短五六年光景,他的勢力就擴及青、幽、冀、並4個州,完全就是一個霸主的模樣。

但曹操也不遑多讓,袁紹他在北邊打打打的同時,曹操也動手把袁術打得奄奄一息,並且擒殺呂布,取得徐州。

通常故事發展到這裏,緊接着就會說,袁紹和曹操生命中最燦爛的對決一官渡之戰。

這場戰爭,確實是袁曹雙方勢力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嚴格講起來,袁紹在官渡之戰吞下敗仗,損失的兵力,其實不是讓他最痛的事情,那什麼才痛呢?是人才的隕落。

官渡之戰過後,許攸、張郃、沮授、顏良、文丑、淳于瓊,這些將領通通跟袁紹生離或者死別,這是神仙也難救的局面。

接下來,今天的第二男主角——田豐,就準備要登場了。

二、田豐的兩次警告

在官渡大戰開打前,田豐就彷彿能預測未來,對袁老闆提出了兩次警告。

第一次警告,是在看到曹操東征徐州時,他建議袁紹出兵偷襲。不過袁紹以兒子生病,他想在旁邊陪伴爲理由,拒絕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嘛,某種程度上來看,袁紹真是個好爸爸。

但是,這可讓田豐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他拿起手杖往地面猛敲:老闆!稱霸天下的機會,也只有一次啊!你竟然因爲一個小朋友生病而錯過,可惜啊!

至於田豐提出的第二次警告,是在後來袁紹決定要跟曹操展開總體戰,集結大軍南下的時候。他表示曹操已經擊破劉備,許昌的防備不再空虛,我們河北腹地人多兵多,不如龜起來種田。

打持久戰,我們會越打越強;如果一時衝動,跟曹操對決官渡這場戰爭,將來後悔莫及啊!但袁紹這一次,依然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言,還把他關進了監獄。

從事後的結果來看,袁紹沒有按照田豐的建議做,還真的都失敗了。

但假如他聽從警告,真的就有機會扭轉局面,打敗宿敵曹操嗎?

三、田豐的兩次警告能扭轉局勢嗎?

答案在意料之中,是否定的,即使袁紹聽從田豐的警告,他也無法擊敗曹操,一統天下,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田豐他在袁紹陣營的影響力,並沒有到像諸葛亮那種等級;

第二,袁紹會輸給曹操,其實有一個更根本性的原因,下文會具體說明。

先說田豐這個人,他原本效力於冀州牧韓馥,後來加入袁紹旗下擔任別駕。別駕的重要性,你可以當做一種信任的體現。

田豐他加入袁紹陣營後,在對抗公孫瓚的過程中貢獻頗大。闢如界橋之戰時,他就跟在袁紹旁邊一起參與作戰,在槍林彈雨中,突破敵人的包圍網。

從這個小事,也不難看出,袁紹曾經是有信任、器重田豐的。

其次,袁紹他有沒有問鼎天下的能力,不是田豐一個人說了算。在田豐加入袁紹之前,其實他已經錯過了好幾次,成爲天下霸主的時機。

第一個時間點,出現在十常侍之亂,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害的時候。當時袁紹在中央擔任校尉,如果他能在一片混亂的洛陽城中,搶在董卓之前,集結兵力截助小皇帝,那後來的史書記載,恐怕就只有袁太師,沒有董太師了。但袁紹錯過了這次機會。

第二個機會點,出現在涼州軍閥李傕,把漢獻帝趕出長安時。當時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建議他迎接天子到鄴城。

袁紹原本幾乎就要採納這個意見了,但聽到有別的大臣說:“天子很難搞的,如果我們把他迎來鄴城,稍有不恭敬,就要被別人說,老闆三思啊。”袁紹又陷入沉思,最後放棄了這個計劃。

這裏順便提一下沮授,他和田豐一樣,都在冀州牧韓馥手下工作過,書上沒有特別提兩個人的交情,但他們經常英雄所見略同,而沮授還有領過騎都尉,奮武將軍等官職。

可惜後來下場也很讓人感傷,官渡戰後,他被曹操抓到,曹操愛惜沮授的才華,原本已經赦免他了,但是沮授心裏還是向着袁紹,逮到機會想要逃出軍營,不幸事蹟敗露,遭到殺害。

如果要做個對比的話,他大概就是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那種等級。

迴歸正題,袁紹因爲優柔寡斷,放棄迎接天子到鄴城,又錯過了第二次機會。

但上帝沒有放棄他,還是幫他準備了第三道門。這次負責拉開門把的人,就輪到我們的田豐,時間點就是前面講到的,官渡之戰開打前,曹操東征徐州的時候,田豐建議老闆奇襲許昌。但這扇希望之門打開了,袁紹還是站在門口,沒有踏進去。

所謂事不過三,後來時間來到官渡之戰開打前,《三國志》裏面寫到,袁紹這方兵多將廣,統兵有審配、逢紀,謀士有由豐、荀諶、許攸,上陣廝殺還有顏良、文丑等猛將,陣容何等華麗!

可惜,卻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你會發現河北“諸葛亮”沮授,甚至還因爲派系鬥爭的關係,沒有在上面的先發名單裏面。

關於官渡大戰的過程,其實分析有很多,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官渡之戰,其實就是袁紹、曹操,雙方前半生事業經營成果發表會。

顧名思義,成果發表會的成果是累積而來的,有些東西你本來沒有,想要臨時抱佛腳變出來,那是難如登天。

什麼意思呢?問題就出在,袁紹和曹操相比之下,最大的弱點,他欠缺決斷力以及用人的眼光。

欠缺決斷力,就會導致手下派系惡鬥嚴重;欠缺用人的眼光,就會把對的人擺在錯的地方。一個領導人的成功,是比誰犯錯犯的少。

我們常常講三國時期曹、孫、劉三大家,用人多厲害多厲害,但往往不容易舉出例子,那是因爲用人用對了,就不會出錯,沒有出錯,史書上的記載當然就少了。

儘管田豐用自己的智慧,提供給袁紹中肯的建議,但老闆就算採用了,還是會面臨執行計劃的問題。

比如,我要派誰去做,我要不要干涉這個計劃的執行細節。

當我們用上帝之眼,分辨袁紹和曹操兩人的能力高低差異,那田豐作爲一個謀士,孤臣無力可迴天的哀傷,其實就無可避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