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950年6月29日,應時代要求,“抗戰勝利紀功碑”名稱在重慶消失,代之以一個新名字“解放碑”。要問重慶“解放碑”在重慶人心中處在什麼位置,重慶人會說,這是重慶的歷史濃縮與見證,最能體現重慶人精神。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標誌建築,一般是座塔或是一棟高樓或是一個雕塑,它是歷史的濃縮與歲月發展的見證,歲月斗轉,無論它們多老多舊多破,當地人都不曾嫌棄。來到重慶,作爲一個外地遊客,重慶人會告訴你,瞭解重慶,必須去一個地方。

於不缺高樓的重慶來說,原以爲說的是座摩天建築,以爲它有多氣勢恢宏,按導航指點走到跟前,甚至都沒看出來是它,只是覺得爲何這裏這麼多外地遊客來拍照的。

這座重慶人告訴你必須來的地方,名稱爲“重慶解放碑”,是重慶標誌建築之一。

之所以站在它面前也沒看出這座重慶人心中的豐碑,是因爲這座碑淹沒在高樓林立中,幾乎一旁任何一座建築都比它新,比它高,比它顯得現代。唯獨它,靜靜肅穆安放在重慶最爲繁華的商業街頭。

重慶人心中的這座“解放碑”,矗立在重慶市渝中區的商業中心處,在它周邊,商場、銀行,書店、影劇院、酒吧、酒店、飯店等鱗次櫛比,這裏號稱中國西部最大的步行街,每天前來的人很多,有當地人購物逛街的,遊客更多是來打卡解放碑的。

要問重慶“解放碑”在重慶人心中處在什麼位置,重慶人會說,這是重慶的歷史濃縮與見證,最能體現重慶人精神。如今的解放碑,已成爲重慶盛大重大節日的慶典之地,成爲重慶當之無愧的紀念性建築。

環繞解放碑,看碑文介紹,而關於這座豐碑留下的歷史故事,似乎又把人帶回到40年代的重慶。

該碑最初落成於1940年3月12日,並命名爲"精神堡壘",這是解放碑當初的雛形;1945年改名爲"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10月1日,重慶人民在這裏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國慶節,盛況空前,從那時起,“記功碑”正式改名爲“人民解放紀念碑”,重慶人習慣稱它爲“解放碑”。

原來,重慶人眼裏的標誌建築“解放碑”,不是因爲他的繁華,而是因他的歷史。儘管它在高樓大廈的林立中顯得有些破舊和矮小,但其知名度與地位在重慶及川東人心中仍然至高無上。

而問重慶人這座碑的建設來歷,懂歷史的,還會如數家珍地告訴你它的來之不易。

原來的“紀念碑”並不在現在這個位置。1939年3月,爲動員民衆抗日救國,決定在重慶市中心繁華地帶建一座象徵抗戰到底的建築物,定名爲“精神堡壘”;1940年,日軍大轟炸,一顆炸彈扔到了現在紀念碑的位置,並形成了一個大彈坑,隨即,有人決定在彈坑上建一座像樣的碑形建築,名稱仍然叫“精神堡壘”。

1941年12月30日,新堡壘竣工,高7.7丈,底座爲八角形,後來,此地成爲重慶舉行慶典、集會、宣傳的場所。不幸的是,“精神堡壘”後來還是被日機炸燬。

1946年重慶市參議會決定,在“精神堡壘”舊址上,建立“抗戰勝利紀功碑”,以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0月31日,“紀功碑”奠基開工,1947年10月10日紀功碑竣工落成 。這座碑高27.5米,背身內側,刻有成千上萬陣亡將士的名字。“紀功碑”之稱,一直叫到1949年。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950年6月29日,應時代要求,“抗戰勝利紀功碑”名稱在重慶消失,代之以一個新名字“解放碑”。

近 80年來,從“精神堡壘”到“紀功碑”,再到“解放碑”,儘管三次易名,但他象徵中華民族團結一致不屈奮鬥的精神,不僅僅只是重慶精神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他同時成爲中國唯一一座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在搜索有關“解放碑”的資料時,意外發現網上有人呼籲應該把其名稱改回“抗戰勝利記功碑”,恢復碑本身的意義和原樣。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說“可以在解放碑背後那一面,恢復原抗戰勝利記功碑字樣”。第三種呼聲,則是無論叫什麼,其實它代表的都是一種精神,改不改都一個樣。

在你看來,重慶這座象徵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豐碑,有必要改名嗎?3個名稱中,你覺得哪個名稱最爲合適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