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楚国而言,在金节上有明确的内容限制,像是金、革、黾、箭等这些特殊的物品是不允许贩卖的。熊启想要节省点税金,专门向楚怀王申请了免税凭证,为自己商队做大做强提供官方保障。

公元前323年,楚国都城郢(yǐng)附近的游宫之中。

“王兄,您就看在小弟的面子上,照顾一下小弟的商队嘛!好歹给点政策优惠啊~“熊启在楚怀王的面前不断地恳求着。

楚怀王熊槐摆摆衣袖,看着眼前的弟弟无奈地说:“罢了罢了,等会给你开个免税证明。赶紧走,别老来烦我,我这还一堆事呢!真是,这么大了还是一点都不让人消停。”

熊启笑着搓搓手道:“还是王兄对我好!那啥,是不是小弟卖啥都能免税啊?”

楚怀王看着笑脸如花的弟弟,笑骂道:“你还真是想得美,就你这想法,出去了别给我整事儿。等着看看金节上具体的规定,规规矩矩地做生意,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就这样,一个专门为熊启量身定制的金节,就此诞生。它是熊启用来出入关卡的免税通行证。

战国:鄂君启金节

熊启是谁?

熊启,相传他是楚怀王熊槐的弟弟(也有一种说法说熊启是楚怀王的儿子)。因为封地在鄂,被称为鄂君启。熊启很有商业头脑,在兄长的允许下,他凭借独特的身份优势从事了经济贸易活动。

在战国时期,楚国可以说得上是南方排名第一的诸侯国。楚国占地面积广,地处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众多,交通便捷。随着车船制造业的发展,楚国的出产的木材、水产等物品已近远销各地。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六年》中记载了声子说的一句话,可见楚国货物流通之广: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楚国地理位置参考

那会的关卡,大多都设置在陆路、水路的交通要道上。

商人重利,统治者进行关卡管控,一方面是为了护卫诸侯国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制性地进行交易物品的调控。同时,关税的征收也能为诸侯国带来一定的收入,有利于诸侯国的发展。

熊启想要节省点税金,专门向楚怀王申请了免税凭证,为自己商队做大做强提供官方保障。

小金节,大历史

节,并非楚国首创,在《周礼·地官司徒·司市/掌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可以看出,古人想要天南海北的做生意,都要有官方凭证统一进行管理,这个凭证就是节。节的样式受用途、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诸侯国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规定。

车节长29.6厘米、舟节长30.9厘米

鄂君启金节是青铜制品,整体上呈现出竹节的形状,字里行间还采用了“错金银”的技术。这个技术除了好看,还有相当强的防伪作用。毕竟,民间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有这个技术和财力来制造它。

鄂君启金节一共有五件,其中:车节三件,舟节二节。车节就是陆路运输的免税凭证,舟节是水路运输的免税凭证。熊启拿着这个行走于楚国,国内的各个关卡,就不会对他的货物征税了。

王权和亲情的兼顾

熊启有了官方给予的金节,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想卖什么卖什么,想卖多少卖多少。楚怀王照顾自己人是一回事,但这个照顾绝对是有限度的。

如果不加以节制,楚国内的其他商人怕是都不能正常做生意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对市场的影响就太恶劣了。经济发生状况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局的稳定形成不利的影响,楚怀王作为统治者肯定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金节上有很多具体的规定。

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节不算大的表面上,密密麻麻的字体。它的内容详细地记载了使用规范、运输路线、货物的内容数量以及相关的使用规范。

那具体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数量限制。如车节是五十辆车免税,舟节是一百五十艘舟免税。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不能享受免税的优惠了。

货物限制。就像我们现在有限制出口的物品一样,战国时代,不同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也很激烈。对于诸侯国很重要的东西或者战略物资,当然会限制贩卖。就楚国而言,在金节上有明确的内容限制,像是金、革、黾、箭等这些特殊的物品是不允许贩卖的;像马牛羊如果卖出去,大府也会征税,这是不能免的。

时间限制。金节当然不会永久有效。一年一次的进行检查,没有违规行为,才可以继续使用。

权限限制。见到金节就可以不征税,看不到金节就要征收。而且,熊启不能在地方滥用职权,地方上不负责相关的接待,不提供额外的待遇。

可见,楚怀王对于王权和亲情有着自己的考量,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也没有超过相应的限度。

《思美人》剧照:乔振宇饰楚怀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