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這次軍事奇蹟,讓皮定均一戰成名,也最終被主席破格授予中將軍銜,此後皮將軍也一直擔任軍中要職,可惜1976年在一次軍事演習中,他乘坐的飛機遭遇空難,老將軍不幸罹難,享年62歲,將軍犧牲後遺骨葬於八寶山公墓。抗戰爆發後,皮定均擔任129師特務團團長,多年的戰爭生涯,讓他磨練成一位優秀的指戰員,他擔任豫西抗日遊擊支隊,率軍挺進豫西地區,他運用麻雀戰、破襲戰、地雷戰,在林南戰役中,一舉殲滅孫殿英、龐統勳部7000餘人,不但解放了林縣全境,也爲最終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前言:

55年授銜時,原則上是離開軍隊系統的將領不再參與授銜,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擔任省委書記的閻紅彥被授予上將軍銜,閻紅彥之所以特殊是因爲他是陝北紅軍的代表,而許光達也是作爲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被授予大將銜。

當然也有因特殊的貢獻破格的,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開國中將皮定均,最初他被評定爲少將銜,主席審閱後,在他的名下批了六個字“皮有功,少晉中”,授銜儀式上,他成爲主席破格授予的開國中將。

走上軍旅生涯

1914年,皮定均生於安徽金寨,他的家鄉是革命的發祥地,皮定均參軍前當過兒童團團長,14歲加入共青團,15歲就成爲了一名紅軍戰士,年齡雖然小,但作戰經驗非常豐富,他參加過鄂豫皖蘇區的四次反“圍剿”鬥爭和川陝蘇區的創建,長征中三次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迎來長征的勝利。


抗戰爆發後,皮定均擔任129師特務團團長,多年的戰爭生涯,讓他磨練成一位優秀的指戰員,他擔任豫西抗日遊擊支隊,率軍挺進豫西地區,他運用麻雀戰、破襲戰、地雷戰,在林南戰役中,一舉殲滅孫殿英、龐統勳部7000餘人,不但解放了林縣全境,也爲最終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抗戰勝利後,皮定均率5000餘人進入桐柏地區,改編爲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他擔任旅長,而一旅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皮旅”

中原突圍立大功

1946年6月,蔣介石集結近三十萬大軍,將中原軍區團團包圍,當時中原軍區僅有6萬餘人,卻被包圍在一個狹長地帶中,形勢十分危急,軍區領導經過反覆斟酌,決定由皮定均率領一旅,擔任掩護主力安全撤離的任務。

待主力向西伺機突圍後,皮定均率一旅從東部向外突圍,並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讓敵人誤以爲主力向外突圍的假象,在激戰十幾個小時後,主力成功脫離包圍圈,任務完成後,一旅也準備突圍。

他先令小股部隊插入敵人背後發起攻擊,擺出向南突圍的態勢,待敵軍調整兵力部署時,突然從東邊的小界嶺,迅速跳出包圍圈。此時皮定均手中並沒有軍用地圖,只有幾張分省地區,已經與中原軍區失去聯繫,自己只能孤軍奮戰,經過24天的日夜奔襲,途中與敵人交戰幾十次,最終來到蘇皖解放區,當初六千多人,突圍後仍有5000多人。

皮定均這次不但完成掩護主力撤退任務,還帶領隊伍保存建制安全突圍,創造了我軍軍史上的奇蹟,也爲他的軍旅生涯中寫下輝煌的一頁篇章。

將軍骨灰遷出八寶山

以這次軍事奇蹟,讓皮定均一戰成名,也最終被主席破格授予中將軍銜,此後皮將軍也一直擔任軍中要職,可惜1976年在一次軍事演習中,他乘坐的飛機遭遇空難,老將軍不幸罹難,享年62歲,將軍犧牲後遺骨葬於八寶山公墓。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在將軍去世15年後,骨灰爲何又遷出八寶山公墓?


原來,將軍在抗戰時期,爲豫西地區的抗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當地百姓也一直謹記將軍的英雄事蹟,在將軍去世後,一直希望能將將軍遺骨在當地安葬,以此祭奠將軍的光輝偉績,在徵得將軍夫人張峯的同意後,1991年,將軍遺骨遷出八寶山公墓,一部分移葬於登封烈士陵園,另一部分葬於將軍遇難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