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編劇行業又被推上了話題。起因是正午大劇《清平樂》高開到趨於平淡,再到結局爭議。這幾波浪潮,始終都沒繞開一個角色——編劇。

踩編劇的說:製作精良,服化道良心。可劇情平淡,CP不甜,朝堂不詭譎。必是編劇的鍋;

挺編劇的說: 這纔是真實。讓一部劇單純好看還不容易?但是好編劇不想套路觀衆,自有嘗試和格局……

不管誇編劇還是罵編劇,這多少再次印證了編劇重要性,儘管它長期未被置於影視行業生態鏈高端。且隨着國產劇的觀劇標準越來越高,但主流觀衆又難以脫離爽、甜劇的慣常趣味。編劇更難了。

韓瑞慈被稱爲90後新銳編劇代表人物。在編劇行業摸爬滾打8年,遭遇過行業套路,轟轟烈烈搞過維權,名字被盜用,劇本不知交到哪裏安全……透過她的視角,看看編劇的難爲與何爲。

90後編劇代表人物韓芮慈。代表作《時間門》獲九項國際大獎。

《清平樂》引發“國產劇的鍋,編劇來背”之爭,編劇冤不冤?

韓芮慈:這是疫情之後被大家關注的第一部大戲,有一些高開低走的趨勢,但仍是一部良心劇。近幾年的大劇基本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超過20集的劇中後期都比較容易下滑,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一部劇的好與壞絕對不是編劇一個人可以把控的。當然編劇環節很重要。《清平樂》作爲一個歷史劇其實是不缺素材的。比如說張貴妃爲伯父求官,宋仁宗病危時斥“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都是可以找到戲劇化史料的。但是目前在我看來,這些能夠出戲的地方反而卻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本來讓觀衆期待可以成爲主戲的部分,反而成了過場戲。

創作者在劇本開發前期需要確定一個焦點與立意,所有元素圍繞着這個焦點展開,才能讓這部劇發揮出最佳效果。《康熙王朝》、《甄嬛傳》就是很好的例子,從不同的焦點去發揮,以謀權爲基調去創作,也不缺乏愛情故事元素就很成功。

觀衆喊着要突破要正劇,又脫不開爽劇、甜寵劇的套路?

韓芮慈:我們行業潛意識裏,集體默認了編劇這行需要感性的創作,需要創新,需要和別人不一樣;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套路。好的編劇應該是像建築師一樣,在精確的規則之下設計劇情。想要創新的前提是懂得規則。現在很多同行,在套路都搞不明白的前提下,想要去打破套路,這是非常不理智的。很多編劇到現在也沒想明白到底什麼是套路,觀衆到底想要看的是什麼,如果多一些擁有工程師精神的編劇,很多影視故事就不會那麼脫離大衆了。

主流觀衆仍保有對傳統戲劇套路的下意識期待,這個問題不需要去過度關心。不要低估每一個觀衆的審片水平。既能夠滿足觀衆的期待,又能夠給到觀衆驚喜,這纔是最考驗編劇的新挑戰。

好劇少,因好編劇難覓?

韓芮慈:好編劇本來就是稀缺的,但是做不出好內容不能全怪編劇。每個編劇都有強項和短板,一個合格的製片人善於發掘不同編劇的亮點,整合成一部好作品就像帶兵打仗一樣。說行業人才缺乏,追根溯源還是整個行業缺少一套成熟的體系:需要有優秀的製片人去發掘更好的編劇,需要好的導演將編劇的故事做更完美的整合,需要好的演員去用力的詮釋,說白了,每個環節都息息相關,都缺一不可。

國內編劇的生態幾何?

韓芮慈:在這個行業內,編劇有獨立的,有團隊長期合作的,也有個人簽約影視公司的。大部分編劇剛入行時,先是在前輩編劇老師的帶領下合作項目,然後去實戰中積累經驗。

我發現國內的編劇可能都不太喜歡“算法”和“套路”,大家都熱衷於文學,所以無論哪個代際的編劇,無論是前輩還是90後編劇,個人覺得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文學氣勢的派頭。

無名編劇境遇慘淡?

韓芮慈:我入行八年,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很多故事——編劇維權、劇本被剽竊、甚至被製片方坑騙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往等等,這些事情我相信每一個編劇多多少少都遇到過。可能跟其他行業不同的是,編劇這行在最初是很難看到成效的,一開始再難也只能是咬着牙堅持。

我曾經有一次真的想要要放棄,賣掉一個劇本版權轉身就接了一家咖啡館。但那段自我逃避最終讓我心有不甘,又選擇了回去。總的來說,完成一個故事的成就感大於所有的磕磕絆絆——這個過程就像孕育了一個孩子,你看着他從無到有,從零到一,整個過程能夠給我帶來極大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這兒給新入行的朋友一個建議,那就是一定要在確保自己能喫飽穿暖的情況下,去繼續熱愛自己的工作。

缺好編劇,影視行業“腦體倒掛”是主因?

韓芮慈: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默認了內地編劇話語權低、籌勞低,這是一個行業外人的認知。

從收入的角度上來說,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看到社會上體力工作者的工資,可能會覺得不公平。但十年後再看呢?體力工作者幹很多年,努力兩倍的汗水,也許只能增加兩倍的薪水;而腦力行業具有突破性,你要是幹得好,薪水會以幾何級的比例增長。比如說你當導演,導了一部《泰坦尼克號》;當畫家,畫了一幅《向日葵》;搞科學的,獲得了諾貝爾獎。

爲什麼會讓外行人覺得編劇這個行業“腦體倒掛”?因爲影視行業內的好編劇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可一旦你成爲了好編劇,你就不是“腦體倒掛”了。全世界都是越好的編劇,社會地位和收入越高。剛入行的新人,要多一份學徒心態,腳踏實地,紮實打好基礎,纔不至於讓自己“腦體倒掛”。

90後編劇比之前輩,有何新氣象?

韓芮慈:被網絡時代全面接管的90後編劇,更專注於虛擬世界,研發的是科幻、奇幻,未來世界,天馬行空,沒有厚重的歷史,重新架構一個世界觀。我的編劇工作團隊裏有的人擅長曆史題材,有的人擅長魔幻,還有的擅長懸疑推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