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思明一直都是這樣能裝能騙的小人,直到後來安祿山死後,他爲了消滅安慶緒,也是假裝向唐朝投降,結果眼看安慶緒快被大唐消滅,他又繼續參加安史之亂,並且設下鴻門宴,將安慶緒等人殺死,從而自己稱帝。安祿山與史思明。

很多學者分析唐朝衰落的時候,總會分析到安史之亂,是這一場動亂對唐朝的衰敗起了催化作用,也是這場災難徹底暴露唐朝的弱點。可是,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明明已經佔據長安,並且稱帝,與唐朝實力懸殊一時無幾,爲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呢?

經過仔細瞭解那一段歷史之後,我對安史之亂進行了一個深入的另類分析,從而發現安史之亂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尤其是主帥的性格問題,對安史之亂的失敗起到決定性作用,接下來我就跟你仔細說說。

一、精明商人安祿山

安祿山的一生,無不貫穿商人的影子,見利忘義,阿諛奉承,將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到極致,才能最終走上人生巔峯。

732年,安祿山做的第一筆買賣就是通過偷羊成爲一個士兵。具體事情是這樣的,安祿山去偷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羊,結果被抓住,張守珪準備用亂棍將他打死,這時候安祿山靈機一動,開始自己的商業表演:“我可以幫助你消滅兩個蕃族,來換取我的性命,你看如何?”


安祿山劇照

張守珪聽他如此豪言壯語,,覺得眼前這個胖子可以一用,就下令放掉安祿山,並且讓他與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虜。對於安祿山而言,這種小事實在簡單,他與史思明每次出去都能滿載而歸,張守珪十分高興,就把安祿山提拔爲偏將,至此,安祿山的第一筆買賣成功。

成爲偏將之後的安祿山,驍勇善戰,並且開始減肥,張守珪見小夥變帥了,而且取得不錯的成績,就把他認爲乾兒子,這是安祿山的一貫作風,認乾爹乾媽。雖然史書沒有說清楚是張守珪主動認他爲義子,還是安祿山請求,但我猜安祿山請求的概率更大。

740年,安祿山已經成爲平盧兵馬使,但是他並不滿足,充分發揮他的生意頭腦,通過賄賂朝廷官員,讓自己有機會見到唐玄宗李隆基。自從見到唐玄宗爲他跳一支舞之後,安祿山的仕途可謂一片光明。

在安祿山的仕途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可以看穿別人心思的宰相李林甫。這個人生性敏感,做事謹慎,安祿山和他走到一起,他就能猜出安祿山心裏所想。

李林甫在世的時候,安祿山不敢胡作非爲,事事都瞞不過李林甫,可是李林甫又十分需要安祿山這樣的一個草根英雄來制約楊國忠,於是李林甫多次向皇帝推薦安祿山做節度使,先後讓安祿山分別擔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成爲唐朝兼任節度使最多的人。

但是這個時候還有李林甫存在,安祿山雖然野心不止於此,可是也需要處處小心。最後他突然想明白,要想獲得更多權利,最需要討好的人就是唐玄宗,而討好唐玄宗,最主要的就是楊貴妃。

於是,安祿山用自己優美的舞姿征服楊貴妃,兩人含情脈脈,一切盡在不言中,並且很快安祿山就認楊貴妃爲乾媽,要知道楊貴妃當時三十左右,安祿山已經四十多,這種關係,讓人匪夷所思。


安祿山跳舞

安祿山最成功的一筆生意無疑就是認了楊貴妃這個好乾媽,楊貴妃甚至以胡人禮節爲安祿山進行“洗三”,兩個成年的孤男寡女在浴池裏洗澡,不知道唐玄宗當時心情如何。

自從認了乾媽之後,安祿山可以自由出入楊貴妃寢宮,而且一去就到半夜三更,這筆生意做得實在划算。既有貌美乾媽楊貴妃,還有唐玄宗的信任,安祿山的仕途達到頂峯。

然而安祿山的野心還不止於此,他覺得天下不過也是一場生意,他還可以繼續做下去,把這筆買賣做大做強。在李林甫去世之後,,安祿山覺得再也沒人能夠看清自己真實想法,於是打起小算盤。

儘管楊國忠多次勸誡唐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傾向,可是唐玄宗根本不信,他覺得安祿山都成爲自己愛妃的乾兒子了,難道他還不滿足麼?唐玄宗繼續被安祿山矇蔽,直到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唐玄宗還覺得不相信。

要說安祿山,確實是商界的成功人士,他發動安史之亂並且佔據首都長安,建立大燕帝國,自己稱帝,只是可惜自己身體肥胖太快,並且眼睛逐漸失明,最後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兒子安慶緒派人殺害。

二、兵不厭詐史思明

要說安祿山是個生意人,那史思明毫無疑問就是一個軍事家,但卻是一個能裝能演能騙的軍事家。


安祿山與史思明

736年,史思明因爲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就像如今欠高利貸一樣,只能逃跑躲避。可是史思明不夠幸運,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抓住,他們想殺死史思明。

史思明倒是膽大,一點不害怕,還朝着對方大喊:“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你們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今天殺了我,一定會惹下大禍,大唐王朝饒不了你們。”

對方聽到是大唐王朝派來的大使,瞬間嚇蒙了,連忙給他鬆綁並且好煙好酒招待他,他在那裏玩了幾天,對方想起來他是來和親的,就打算派100個人跟隨他前往朝廷拜見皇上。

史思明感覺事情有變,故意爲難對方,要求對方多派人馬,並且點名要對方猛將瑣高跟隨一起前往。沒辦法,對方只能聽從他的意見,叫瑣高帶領300猛將跟隨史思明一起前往朝廷。

史思明邊走邊想,要是這羣人真的去到朝廷,那不是發現自己並不是大使,而且自己還欠朝廷錢呢,怎麼能隨便回去?經過深思熟慮,他想出一個妙計:先派人去告訴平盧將士就說奚族人派瑣高帶領300將士要去朝廷,他們表面上說和親,其實想偷襲平盧。


史思明

平盧將士一聽,立馬派人前往路上截住瑣高等人,並且很快殺死300猛士,只剩下瑣高一人。史思明一同將瑣高帶到幽州節度使那裏,節度使一看十分開心,大力推薦史思明,讓史思明平步青雲。

史思明一直都是這樣能裝能騙的小人,直到後來安祿山死後,他爲了消滅安慶緒,也是假裝向唐朝投降,結果眼看安慶緒快被大唐消滅,他又繼續參加安史之亂,並且設下鴻門宴,將安慶緒等人殺死,從而自己稱帝。

可惜史思明的下場與安祿山一樣,都是被自己兒子殺死。這就讓我十分好奇,爲什麼安史之亂的兩個負責人都會被自己兒子殺死?而且爲什麼安史之亂一片大好的形勢最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呢?

三、成大事者除了陰險狡詐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德服人

上邊分析過安祿山與史思明的生平以及性格,從中我們還會發現他們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但是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兩人都不注重道德修養。

在那個戰亂年代,能夠取得兵權,得到權利是每個人都追求的,他們兩人也在追求,並且一個通過精明的生意頭腦取得大權,一個人通過坑蒙拐騙取得大權,可是最終他們的權利,並沒有人真正認可。

比如安祿山,他以爲天下就是一場生意,從而連自己的兒子也算成一種商品,身邊的人在他看來都是商品可以用來交易,從而身邊的人也成天擔驚受怕,活在恐懼之中,纔會變成最後只要抓住機會,就把他殺死的結局。


安慶緒

而史思明呢,陰險狡詐,什麼都靠騙,身邊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他賣掉,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又有誰願意真心實意爲他賣命呢,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擔心被他利用,所以先下手爲強,儘早解決他。

放眼歷史,凡成大事者,皆是有德有義之人,唐太宗李世民有身邊衆多文官武將爲他賣命,都是得力於他的德,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在那個朝代,這句話都是正確的。

所以反觀安史之亂,從一開始就是坑蒙拐騙,以不純目的發動的政變,註定最後只能成爲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而其中的發起者,也隨着歷史的演變,變得越來越不受人待見。

結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理,君子愛權,也需要取之有道,否則瞞得了自己,瞞不過天下,終究有一日會水落石出,那個時候爲時已晚!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