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战战败后,在凡尔赛会议上受到了严厉的制裁。不过战败国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所以眼看着《凡尔赛协议》如果的残酷,也不得不签字画押。

  割地赔款自然不会少,德国辛辛苦苦的在海外抢夺的殖民地也全都丢了,但更重要的是对德国的限制,尤其是军事方面的限制尤为严重。

  德国陆军兵员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取消德军参谋本部。.不得发展空军。至于海军不得拥有超过6艘一万吨位战列舰,不得拥有潜艇。

  然而就是这样的残酷限制,德国仅仅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就将一切都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陆军我们一般看重的是总人数,但对于军人的服役也是有规定的,军官的服役年限为25年,士兵为12年。这么做有个好处,那就是德国基本上不可能建立预备役军官队伍。

  即便只有10万,但也只不过是保持最小规模,因为没有参谋本部,所以德军无法制定作战计划和大规模军事演习。

  德国对于这10万人还是有想法的,这10万军队可是是德国军队的精英,全都是万里挑一,是一支具有职业化军事水平的军官队伍。

  尤其是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任后,他制定了德军重新武装和重振士气的计划。使德军从军官到列兵的专业技能得到精进,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在没有空军的前提下,德军甚至用玩具飞机模拟真飞机演练对空射击,这样的情况,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可见德军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德国一定程度上已经打破了凡尔赛的束缚,但是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在国内发展,肯定授人以柄,所以德国还采取了一种模式,那就是和苏联合作,为此德国把很多军事设施和工厂都搬到了苏联。

  一战后到苏德战争爆发前的20多年,德国和苏联进入了蜜月期。这两国之所以能够合作,其实也是各取所需罢了。德国受到诸多限制,而苏联也不好过,刚刚经历内战的苏联也不受西方待见,这让苏联很郁闷,所以两个不受待见的国家自然走到了一起,抱团取暖。

  而德国和苏联的合作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了经济层面,更多的其实还是军事。自从苏德签订条约后,苏联开始为德国提供训练场地、原材料、军事物资生产基地。

  所以德国的很多军事产业开始在苏联建厂,其中包括了生产军工飞机的容克斯飞机公司等大型军工产业。当然了,苏联还存在着德国秘密建设的飞行学校以及卡马装甲兵学校,用于苏德双方军事人才的培养。

  二战时期的很多将领,都有在苏联秘密培训过的经历。

  在希特勒上台后,公然打破凡尔赛条约的约束后,能够肯定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与之前的德国默默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