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十六個女兒,其中有兩個女兒是馬皇后所生。
一個是寧國公主,一個是安慶公主。
其中,寧國公主的駙馬叫做梅殷。
梅殷是梅思祖的堂侄,梅思祖早年曾是元末一支起義軍的領袖,後來輾轉數次投奔到了朱元璋麾下,在隨朱元璋攻打張士誠的過程中立有大功。
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封梅思祖爲汝南侯。
寧國公主嫁給梅殷也算是門當戶對,出於對女兒的寵愛,梅殷也成了朱元璋最寵愛的一位駙馬。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見各大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強大,擔心這幫兒子以後對自己的小皇孫不利,於是他想找個靠譜的人輔佐皇太孫朱允炆,環視左右一番之後,發現還是駙馬爺梅殷靠譜。
算起來梅殷也是朱允炆的親姑姑父了。
朱元璋給梅殷下了一道密令,讓其好好輔佐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之後不久,燕王朱棣便造反了。
梅殷這個時候站了出來,當年先皇將當今聖上託付於我,我必然要好好的保護他。
梅殷帶着大軍駐紮在南京北邊的淮安,一番排兵佈陣,三軍將士,皆士氣昂揚,就等着朱棣過來,好痛快的教訓他一道。
姑爺遇上大舅子,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燕王也知道這位姑爺的厲害,再加上畢竟也是一家人,打起來也不太好,朱棣就派了一個人去見梅殷,說是,讓駙馬爺給借條道,燕王要去南京給太祖進香。
駙馬爺可不喫這一套,當即就回道:“進什麼香,太祖當年有明確的規定,諸侯王不許到南京去進香,不遵守的都是對先皇的不孝。”
使者只得灰溜溜的回去給燕王傳話,燕王聽了之後,惱怒異常,說道:“本王之所以興兵乃是誅殺皇帝身邊的奸吝小人,是上天賦予我的使命,豈是人力所能阻擋的。”
說完又讓使者去把這話去傳給駙馬爺,意圖震懾住對方。
可是駙馬爺不喫這套呀,大舅子你可以發怒,本姑爺也可以發怒的呀。
駙馬爺一怒之下,就命人割去了使者的耳朵和鼻子,然後對他說道:“留個嘴巴給你,回去給你主子講講什麼叫做君臣大義吧!”
燕王得到消息後,肺都要氣炸了,但是他有不跟這位姑爺開戰,惹不起,咱躲得起吧。燕王繞開了淮安,找了其他路,繼續想南京進發。
後來燕王朱棣當了皇帝后,駙馬爺依然擁兵於淮安。
朱棣對此很是頭疼,他找來了寧國公主,小姑爺是個心再鐵,你自己老婆你得疼吧。朱棣逼着寧國公主寫了封血書寄給駙馬爺,勸其來京。
駙馬爺看了公主的親筆信,淚流滿面,帶着軍隊回到了南京。
朱棣見到駙馬爺之後,立馬好言好語的問候道:“駙馬爺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啊!”
駙馬爺譏笑了一聲,道:“勞累到挺勞累的,不過卻沒啥功勞啊。”
朱棣聽了這話,一時感覺臉上無光,這話明顯是在嘲諷自己嘛,但一時間也無法反對,只能默默無語的愣在當場,場面很是尷尬。
一年之後,有人誣陷駙馬爺,說他在家裏圈養死士,圖謀造反。
朱棣於是命錦衣衛去徹查此事,結果錦衣衛的人用刑過猛,把駙馬爺給弄到水裏給溺死了。
朱棣得知此事之後,很是憤怒,讓你們去查案,你們竟然把人給弄死了,我怎麼跟我妹妹交代,混賬東西,一羣廢物。接着,朱棣便把審覈駙馬的相關人等都給砍了腦袋。
寧國公主知道後,找到朱棣,一個勁的哭泣,她責問朱棣道:“皇兄,我的夫君在哪裏呀,你還我夫君呀。”
朱棣也覺得自己理虧,就一個勁的安撫自己的妹妹,然後又派遣官員去爲梅殷辦理喪事。
如此一來,寧國公主才慢慢平靜了下來。
在往後的日子裏,寧國公主心裏應該時常會想道,駙馬爺之死真的就那麼簡單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