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元璋最開始的想法,便是將皇位傳給他的大兒子朱標。但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也不會想到,朱標竟然年僅36歲,就因病去世。

除了朱標,朱元璋還有另外25個兒子。讓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竟然不從他們當中選擇,而是選擇了大兒子朱標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擔任下一任皇帝。

和爺爺朱元璋相比,朱允炆的確是稚嫩了很多。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進行了不成熟的削藩手段,最終導致他的四叔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朱允炆也因此下落不明,成爲歷史謎案。

那麼問題不禁來了。除了朱棣之外,朱元璋還有另外25個兒子,那在靖難之役中,朱元璋另外的這個25個兒子,都在做什麼呢?

一,8位已經去世

朱元璋雖貴爲天子,但是古代的醫療條件、衛生環境實在是不咋滴,因此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有8個兒子不在人世。

他們分別是:

大兒子朱標,36歲的時候因病去世;

二兒子朱樉,38歲去世;

三兒子朱棡,39歲去世;

八兒子朱梓,因爲他老婆被捲入胡惟庸案,結果20歲,就跟着他老婆一起自焚而死;

九兒子朱杞,剛剛出生一年多,比因病夭折;

十兒子朱檀,喜歡煉丹,於是20歲的時候就因爲丹藥喫多了去世;

十二兒子朱柏,被朱允炆無限謀反,28歲的時候便帶着全家老小共赴黃泉;

二十六兒子朱楠,剛剛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

二,4位被廢黜、軟禁

在靖難之役之前,朱允炆便開始進行削藩。按照最開始的方案,第一個目標是朱棣,但考慮到朱棣的實力過於強大,於是朱允炆便選擇從實力較弱的藩王削起。

可以說這幾位是朱棣的擋箭牌,爲朱棣贏得了發動靖難之役的時間。

五兒子朱橚,他很悲劇,因爲他是被自己的兒子誣陷說謀反,結果導致朱允炆的大軍偷襲領地,兵敗被廢。

七兒子朱榑,在北方屢立戰功,因此居功自傲,於是就被朱允炆盯上,即便朱棣即位後,他還是依然被軟禁在南京,直到去世。

十三兒子朱桂,性格暴躁,又鎮守邊疆,朱允炆剛剛登基,就把他給廢了。

十八兒子朱楩,在朱允炆剛剛即位的時候被自己的手下告發,於是朱允炆就順勢把他給廢了。

三,2位支持朱允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便詢問他的叔叔們,有沒有誰願意支持他,共同對抗朱棣的。一番詢問下來,就只有他的十五叔朱植,十九叔朱橞。

十五兒子朱植,十九兒子朱橞,他倆的封地都在朱棣的旁邊。當朱允炆詢問誰願意幫助他的時候,這兩位就立馬帶着自己的軍隊南下,協助朱允炆防禦南方。

可是爲什麼,既然他們選擇幫助朱允炆,那爲什麼就不可以,朱允炆從南向北的進攻朱棣,他倆從北向南的進攻朱棣,形成兩面夾擊呢?

四,1位支持朱棣

朱允炆四處求援,朱棣也不例外。只不過朱棣更加尷尬,只有一個人支持他,而且還是他坑蒙拐騙來的,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朱權。

朱權很有野心,他原本是想着坐山觀虎鬥,結果朱棣一個人跑到他的地盤上,而他的手下卻在暗中收買朱權的手下。等朱棣準備離開,好心的主權出城相送,結果就被朱棣的軍隊包圍並且綁架。

再加上自己的手下大多被朱棣收買,都已經不聽自己的指揮,這讓朱權即便是不想幫,也得無奈的宣佈,幫助朱棣。

五,10位保持中立

六兒子朱楨,手握重兵,鎮守武昌。因爲實力擺在那,朱允炆和朱棣都不好動強,就只好讓他中立着。

十一兒子朱椿鎮守西南邊境,由於當時西南邊疆局勢不穩,因此他便保持中立,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重任上。

十四兒子朱楧,他的封地在甘肅一帶,沒啥兵力,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於是就選擇了中立。

十六兒子朱栴,他的封地在寧夏一帶,他也有自知之明,於是也選擇了中立。

而朱元璋的第二十個兒子朱松,第二十一個兒子朱模,第二十二個兒子朱楹,第二十三個兒子朱桱,第二十四個兒子朱棟,第二十五個兒子朱,他們六個雖說都是藩王,但因爲年齡較小,所以就都在南京城內。

不用想,他們幾個肯定是被朱允炆嚴格監視起來。另外即便他們想要支持某一方,他們也沒那實力啊,因此還不如保持中立算了。

就這麼的,朱元璋的26個兒子,在靖難之役時候,朱棣反叛,8個已經去世,4個已經被廢除,2個支持朱允炆,1個支持朱棣,10個保持中立。

總而言之,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多選擇了中立。也是,反正誰當皇帝都輪不到他們,與其站錯隊被秋後算賬,倒不如選擇一條最爲穩妥的道路,保持中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