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大明皇宮內燃起了熊熊大火,這場大火被滅之後,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隨後他的叔叔朱棣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寶座。政權完成了交替,但建文帝去了哪裏?卻成了一樁歷史懸案。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皇長孫,朱元璋去世時,將皇位傳給了善良荏弱的朱允炆,但朱允炆當上皇帝后,因爲感到藩王實力太強,威脅到了自身皇位,所以也效仿漢景帝着手削藩,但削藩政策引起了藩王的不滿,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隨後爆發了帝國內戰靖難之役。

用了四年時間,燕王朱棣打到了金陵,隨後守將李景隆投降,打開城門讓朱棣大軍進入了金陵城。朱棣進城後,由於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所以不敢直接進宮去找建文帝,而是帶兵在城中尋找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這時宮中燃起了熊熊大火,等朱棣進宮後,建文帝已消失不見。

建文帝去哪了,就成了一樁歷史懸案。

明史記載:“遂闔宮自焚”。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當時大火滅後,太監帶來了一具燒焦的、面目全非的屍體,告訴朱棣這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屍體,所以此事也就蓋棺定論,建文帝死於宮廷大火之,之後的正史也大多采用了這種觀點,但從事後的蛛絲馬跡看,真相或許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朱棣當皇帝后,多次篡改史書,關於朱元璋選擇繼承人一事,朱棣說朱元璋臨死前,一直惦記着他,想召他入京準備選他做繼承人,但朱允炆夥同謀臣,假傳聖旨讓他回去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朱元璋臨死前,其實已經察覺到諸藩王可能會威脅朱允炆的皇位,所以下令他們不許回京奔喪,朱棣南下奔喪時,兵部尚書齊泰拿出朱元璋的遺詔,又命令朱棣返回了封地。

朱允炆坐穩皇位,着手削藩時,朱棣卻以《皇明祖訓》爲說辭,打着“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他擊敗朱允炆坐上皇位後,又大肆修改《明太祖實錄》。朱棣爲了將建文帝當皇帝的四年時間從歷史中抹去,將洪武朝又延長了四年,這樣他就成了大明第二任皇帝,朱棣還不允許史書稱建文帝爲皇帝,只能稱他爲建文君。不過假的真不了,史官還是儘可能還原了那段歷史。

其次,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是屍身,也就是太監帶給他的燒焦了的屍體,隨後朱棣以皇帝之禮厚葬了他,但史書中卻沒有建文帝陵墓的記載,今天也找不到建文帝的陵墓,這是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所以建文帝可能沒死,找到了燒焦的屍體並不是建文帝,而是朱棣爲了讓自己順利繼承皇位,製造了建文帝已死之事,這樣即使真的建文帝出現了,也沒有人肯相信。

建文帝消失後,據說大明有很多大臣選擇了逃跑,顯然他們依然忠於建文帝,這點讓朱棣很害怕,所以朱棣需要建文帝死掉,這樣忠於朱允炆的大臣也就死心了,即使他們不選擇爲朱棣做事,也不會再做無謂的掙扎了,威脅大明江山的穩定和朱棣的皇位,所以朱棣迫切需要建文帝的死亡。

但建文帝死在了大火中的說法,很多人不相信,朱棣本人也心存疑惑。《明史紀事本末》等文獻記載,建文帝在金川門失守後準備自殺,翰林院編修程濟勸他自殺不如流亡,所以建文帝放棄了自殺,和心腹從皇宮暗道逃出,喬裝打扮後出家做了和尚。從這以後建文帝就再無音信。

不過之後的明史也提到過“或雲帝(建文帝)由地道出亡”,“或曰帝(建文帝)乃爲僧出亡”,但真假難辨,不過這些說法也印證了建文帝出逃做了和尚的說法,但是缺少實際證據的支撐。

朱棣本人對建文帝已死的說法,也心存疑惑,所以他一直派人在民間暗中追尋建文帝,例如明史鄭和傳記載:“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朱棣懷疑建文帝逃到了海外,所以讓鄭和率過萬人馬,以海外交流、展示中國富強爲名,暗中追查建文帝的下落。同時,朱棣在國內,也派親信大臣胡濙以尋訪仙人張三丰爲名,走遍天下各州郡,追尋建文帝。

永樂二十一年,胡濙突然深夜面見朱棣,兩人深談之後,朱棣的管控就鬆懈了,隨後對建文帝,以及忠於建文帝大臣的平反工作也開始了,可見胡濙給朱棣帶來了一個關於建文帝的重要消息。

兩人交談了什麼已經無從得知。同樣,建文帝是否死於大火,是否逃走,逃走後去了哪裏,依然是一個歷史疑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