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這句話用來形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恰當不過了,參加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專制,十六年戎馬生涯,建立了大明王朝,在他一生中,功成名就。恢復民族平等,改革制度,嚴懲貪官污吏;同時,他還因執政後斬殺功臣而被後人詬病卸磨殺驢,甚至在這方面被人斥責爲暴君……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老部下被他誅殺,是因爲他們的功高蓋主,還是另有隱情?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濫殺功臣的罪名流傳千年,但翻閱史書,覈對名單,洪武初年,大約有三十多位開國功臣,其中七位爲公爵,二十七位爲侯爵,其中一大半善始善終,也就是說,洪武初年殺戮功臣有之,但絕非濫殺。這些被害的人大多都是咎由自取。

一類是貪贓枉法,魚肉百姓;

一類是結黨營私,企圖篡位。

朱元璋登基後,有心治國,出身顯貴,用今天的話說,是草根出身,來自羣衆,因此,他非常痛恨一切以權謀私,魚肉百姓的官員,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爲官不爲民,作威作福。於是,在他登基之後,一方面,對有功之臣進行獎賞,善待這一羣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朋友,甚至給予他們丹書鐵券獎賞,相當於一張免死令;另一方面,加強法治建設,頒佈大明律、大誥、三編、稽古等法令,以期建立一個公正廉潔的王朝。

就拿嚴厲懲治貪官污吏、重視民生來說,他的雷霆手段,比以往任何一位帝王,都要好得多。貪官污吏六十多兩銀子,全部處以死刑,這還不算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有的貪官污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不得不接受“剝皮草”的嚴刑拷打,挑筋、斷指、手部骨折、膝部骨折等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在許多治理計劃中,還僅僅是鬆散的一項。

即便如此,在嚴酷的法律面前,仍有人目空一切,有的甚至是曾與他同生共死,以功臣自居的兄弟。

這一切,朱元璋忍無可忍,最終只能痛下殺手,他是天下之君,當他登基之時,必須以天下之民爲重。在亂世中,起義軍見到的最多的就是平民百姓,官吏無恥,因此,他心中非常痛恨。於是,洪武七年,華雲龍因“違法亂紀”罪被召回京城,半路病逝;洪武八年,德慶侯廖永忠因濫用龍鳳等違法亂紀罪被賜死…

假如說,這一類人在明處,朱元璋可以用鐵腕來解決,讓貪腐欺壓百姓的現象得以改善,那麼另一類人就是在暗處,爲了自己的私利,他們企圖以一點黑暗爲掩護,對朱元璋發動攻勢,將他取而代之。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胡惟庸案,胡惟庸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以丞相之位,竟結黨營私,準備造反!紛亂的世事,爲的是平定天下,爲的是人民的福祉;太平年間的叛亂,爲的是個人的私利。

在胡惟庸案中,費聚、陸仲亨、唐勝宗、趙庸、李善長等人被牽連,但他們並不冤枉,這些人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行動,或者知情不報。而在此之前,他們這一叛逆集團已發展到腐敗的地步。朱元璋大發雷霆,本來可以效忠朝廷的功臣們,沒想到他們竟然對自己的皇位虎視眈眈,一則是憤怒,二則是這些人爲了一己之私,做了不計其數的傷天害理的事情,更是令人心寒。亂世中,他們豈言無衣,與子同袍的情意,終究抵不過皇權富貴,所以,他狠心決絕的殺掉所有的人,連親屬都殺了。

回首朱元璋作爲帝王的政治生涯,他兢兢業業爲王朝服務,治理天下不擇手段,最後因勞累過度而死,真是個好皇帝。曾親手埋葬了腐朽朝代,又在九死一生中建立了新朝代,爲了百姓,爲了江山的穩固,他不得不除掉罔顧王法,結黨營私,甚至那些曾經功勳卓著的臣子,那些也都是他的兄弟。殺死他們,內心的痛苦恐怕是無人知曉的,除了憤怒,還有被背叛的悲傷。

就是因爲他的打擊力度太大,所以,有很多人杜撰了很多黑他的故事,比如喫鵝肉的徐達賜被殺,還有劉伯溫和李文忠被毒殺……,那又怎樣?是非曲直,不論後人如何議論朱元璋,他的無助和不得已,最終都會在歷史中被人讀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