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淵源流暢,在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用他們的勤勞智慧結合自然規律、通過所思所想,爲後世創造了很多經典不衰的名著。這些不朽之作在很多行業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參考價值。

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然而在階級森嚴、三六九等的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爲了加強管理、統一思想,通常會將一些不利於管理的書籍禁止流通,比如今天所說的兩本禁書。它們是中國最不該禁的兩本書籍,清朝因爲禁這兩本書籍,開始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因它們國富民強、經濟提升。

被禁書籍是哪兩本?又有着怎樣的價值?

第一本書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誕生於清朝末年,它是一本介紹西方國家科技和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魏源在此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跨時代思想,提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鴉片戰爭爆發後,魏源對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頗感痛心,通過多方研究,寫下了這部跨時代的作品。

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書中理念和和清朝統治者提倡的“天朝至上、唯我獨尊”的思想格格不入,加上當時時局動盪、起義四起,統治者將其書視爲“謀逆造反”的不當書籍,下令將其禁止。反觀同時期的日本,他們無意間得到了這本書之後,受到了極大的啓發,同爲落後的封建思想逐漸有了啓蒙。

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同樣位於封建時期的日本,因這本書而快速覺醒,他們積極向西方學習,不斷發展壯大,以至於短短數年就極大地提升了經濟實力。《海國圖志》曾是清朝統治者的眼中釘,卻成爲了日本發展的“香餑餑”,如果當時的清朝統治者正視這本書,也不至於走下坡路。

第二本書則是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宋應星在科技落後的1637年創作了這本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手工業和農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宋應星在書中強調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這對於相信生死、敬畏神明的封建統治者來說:天工開物無疑是無稽之談。當時的人們相信神明,認爲皇帝是天之驕子,任何超自然的力量都是天意使然。宋應星的書籍思想過於超前,引發了紀曉嵐的不滿;加上宋應星是明朝人,他讚揚大明的統治、貶低女真之人的粗俗,被紀曉嵐一怒之下將其視爲禁書。

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而歐洲在得到這本書後,手工業、農業方面的思想有了極大的啓發,他們在工業、手工業方面不斷嘗試突破,有了極大的創新和提升。近代工業革命在歐洲相繼出現,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因爲清朝禁止了這本書籍的發行,所以近代時的中國一直處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

最不該被禁的2本古書,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歐洲日本卻靠它們富強

清朝人後悔了嗎?

任何民族、任何國家只有與時俱進,跟上潮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漩渦中不被淘汰。你覺得這兩本書對中國的作用大嗎?如果中國的統治者合理利用這兩本書籍,那中國的近代史是否有所轉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