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就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因为子女一旦飞上枝头变凤凰,不仅可以光耀门楣,而且还可以振兴整个家族。所以大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事业,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但在清朝初期,有位朝廷重臣的儿子高中探花(一甲第三名),他非但不喜,反而恳求皇帝将儿子降为二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张廷玉经历

这位朝廷重臣就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张廷玉。张廷玉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曾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等典籍的总裁官。康熙三十六年,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担任总裁官,所以回避不试。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才考中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在康熙时期,张廷玉开始崭露头角。不仅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而且还奉旨侍值南书房。康熙皇帝对他赞赏有加。雍正皇帝继位后,开始大力扶持和培养自己的势力。因为张廷玉是他的恩师张英之子,所以雍正对张廷玉颇为器重。而张廷玉也不负众望,在康雍之交的初期,很多繁杂的政务都被他处理得妥妥当当。

后来雍正设立军机处,张廷玉被安排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共领此事。军机处的很多典章制度,都是张廷玉参与制定。随着雍正皇帝的愈发信任,张廷玉拥有了位极人臣的地位。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在参加癸丑科殿试时,高中一甲第三名,即“探花”。

请求让儿子成为二甲

原本雍正并不知道这位“探花郎”是张廷玉的儿子,只是觉得此人文采斐然,才将他定为了一甲第三名。当考官公布成绩时,雍正才得知这张若霭乃是张廷玉的儿子。因为张廷玉已经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他儿子能有这样的才华,雍正也很高兴。所以夸赞道:“张若霭秉承家教,兼之世德所忠,故能若此。”

但是张廷玉得知科举结果后,立刻进宫面圣,希望雍正能收回成命,将他儿子降为二甲。对于张廷玉这个请求,雍正有些不高兴了。他说:“朕实出至公,非以大臣之子而有意甄拔。”意思就是,我选张若霭为探花,乃是出于公心,并不是因为他是大臣儿子而有意提拔。

但张廷玉还是坚持说:“皇上肯定是公正无私的,因臣子的一点才华,便将他提拔为了一甲。但臣家已经感受了太多的皇恩,臣想将这份恩宠让于天下寒士,希望皇上能可怜臣的这份愚衷。如果祖先有德,庇佑臣子,留下这份福分,作为日后升迁之用,岂不是一桩美事?”雍正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张廷玉的请求,将张若霭降为二甲第一名。

缘由

为何张廷玉要这样做呢?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避免群臣攻击。张廷玉当时已经位极人臣,如果他儿子再成为探花,那必定会招来非议。即使张若霭是凭本事拿到的探花,也会有人做文章说他走后门。

其次,打消皇帝猜忌。雍正皇帝是经过腥风血雨才登上的皇位,对臣子猜忌心很重,年羹尧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已经拥有太大的权力,如果他的儿子也成为朝廷新贵,父子俩日后必定会引起雍正的猜忌。

最后,为了赢得人心。他主动要求将探花的位置让给寒门子弟,这样的行径受到世人赞美,张家也成为了真正的望族。所以张廷玉此举并非单纯的不想让儿子当探花郎,背后有着很强的政治动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