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這層關係在裏面,向太后當然更願意推舉趙佶當皇帝,起碼不會再多出一個與她在後宮分權的太妃。朱太妃要推簡王趙似,向太后卻堅決不能讓老對頭多一個皇帝兒子,以免權勢過大,壓到她的頭上。

正因趙似是哲宗親弟,所以他才當不了皇帝,向太后不會允許自己的“情敵”有兩個當皇帝的兒子。

一、哲宗之母並非太后,掌權太后無子

哲宗的老爸是神宗,神宗的皇后是向氏,也就是哲宗時期的向太后。

向太后出身高貴,是已故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很早就嫁給當時還是皇子的神宗,神宗即位後,立向氏爲皇后。

向太后此人,在朝野內外都頗有聲望,很得人心,但她也有一個遺憾:沒有兒子。

不過這並沒有動搖向皇后的地位,神宗對她向來敬重。


更重要的是,上一次立儲時,也是向太后協助宣仁太后,一起確定了儲君人選,即是說哲宗能夠當皇帝,是由向太后一力推動,向太后對哲宗是有大恩的。

趙煦的母親是朱氏,出身就比向太后低了很多,最初是作爲宮女進宮,逐漸升爲才人、婕妤,一連生了哲宗和蔡王趙似、徐國公主,這才當上德妃。

哲宗即位後,正宮皇后向氏成爲皇太后,而朱氏則被尊爲皇太妃,太后、太妃,只相差一個字,卻是天淵之別。

哲宗登基時只有九歲,太后垂簾聽政,太妃除了地位尊貴,卻沒有太多話語權,處處被向太后壓制。

不過,一個是嫡母,一個是親母,哲宗夾在兩位母親中間,日子並不好過。

這種情況,直到哲宗親政纔有所緩解,向太后交權,後宮兩位最尊貴女人的爭鬥似乎告一段落,但沒過幾年,哲宗卻突然暴斃,年僅二十四歲,連兒子都沒留下一個。


如此一來,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中重新迎立新君,誰纔是合適的人選呢?

二、神仙打架,便宜端王

如果按照血緣遠近,肯定應該立哲宗的同父同母兄弟:簡王趙似。

而端王趙佶,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母親只是位美人,而且早逝,不能成爲他的依靠,這樣的身世背景下,趙佶爲何能夠脫穎而出?

仔細說起來,主要還是因爲向太后、朱太妃之爭。

哲宗身體抱恙,朱太妃最迫切的願望,自然是立自己的另一個兒子趙似,並在哲宗病榻前請他下旨,但哲宗出於各種考慮,並沒有照做。


皇帝無旨意,選誰當繼任,就只能召開朝議,由太后、太妃以及大臣們商量着辦。

朱太妃要推簡王趙似,向太后卻堅決不能讓老對頭多一個皇帝兒子,以免權勢過大,壓到她的頭上。

按古代宗法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當時的宰相章惇便想拿血緣說事,提出應立與哲宗血緣關係最近的趙似。

向太后一句話懟回去:本宮無子,諸皇子俱是庶出。

這話說得沒錯,就算哲宗是皇帝,他媽卻不是太后,一個太妃的兒子也想妄稱嫡子?那將正宮太后置於何地?

章惇一看不行,便提出立申王趙佖。

神宗一共有14子,但如今還活着的只有5子,其中9子趙佖最爲年長,其次是11子趙佶、12子趙俁、13子趙似、14子趙偲。

如果要立長,那就應該是申王趙佖。

不過,馬上又有人反對,趙佖身份沒問題,但身體有問題:他瞎了一隻眼。

雖然說當皇帝不要求長得玉樹臨風、身形魁梧,但好歹也不能是個殘疾人吧!

向太后又否決了這一人選。

接下來最適合的,就是11子,也就是端王趙佶。

三、矮子裏面拔高個,多才多藝的端王看上去像個好皇帝

這位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

在後世之人看來,宋徽宗是個標準的昏君,在他統治之下,蔡京等貪官把持朝政,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對外戰爭又節節敗退,導致靖康之恥、國人蒙羞。

當然,他不可否認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是歷代帝王中造詣最高的人,但藝術領域高分,更襯托出他當皇帝的無能。

不過,我們能看到這些,是因爲上帝視角,在歷史的另一端回頭看,而在當時人的眼中,他這些技能都是能力的表現。


好比蘇東坡,也是詩詞文學大家,同時也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地方官;王安石、司馬光文學修養很高,玩起政治來也是最拔尖那一類人。

趙佶當王爺時,能說會道,而且擅長交際,尤其會巴結向太后。

這未必是未雨綢繆、圖謀皇位,更大的可能性,是因爲趙佶母親早逝,自己在宮中無依無靠,自然更願意依附於無子的向太后。

一來向太后地位最高,二來她無子,三來她世家出身,有自己的審美品位。

有這層關係在裏面,向太后當然更願意推舉趙佶當皇帝,起碼不會再多出一個與她在後宮分權的太妃。

爲了捧趙佶,向太后甚至說,哲宗在病榻前留了遺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

言下之意,哲宗是要立端王的。

但有腦子的都知道,這可能嗎?所謂哲宗的意思,不過是向太后的意思。

至此,皇位繼承人問題就一錘定音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