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遇到朱元璋和刘邦这样的皇帝,该如何确保自己不被杀?原创

历史深度解密

8小时前

身体虽坏,影响还在。不为所用,皇子见怪。明哲保身,亲友败坏。若想留命,还得脑子站队,队友都不赖。

刘邦还好说,朱元璋的话,你得学会当个举报狂魔,把身边有不当行为的全都举报给朱元璋,不然会被连坐。

朱重八大爷手拿锦衣卫丹青高手画下的《X国公安乐图》连环画,寻思:此人当年骁勇善战,每战争先,如今瑾小慎微,变了个人一样,是心怀怨望,嫌朕器量狭小不能容人?还是司马懿故智,韬光养晦潜龙在渊?越看越像,走路的样子像,吃饭的样子像,如厕的样子也像,敦伦的样子更像。所以,我是做掉他呢?还是做掉他呢?


司马懿韬光养晦,可是两个儿子皆握有兵权,而且三国连年征战,就是忌惮司马懿,在战时,魏国后期无善战之人,可以说是不得不把军权交予司马懿,最后导致军中只认司马懿,司马懿韬光养晦,但实际上手握军权,长安军权虽在曹氏,但只要抓住时机,拿下皇帝,在外的军队都不会再反攻司马懿,说白了,司马懿韬光养晦但从未交权,始终都掌握魏国最精锐部队的威信。

重八大爷晚年神经质,马皇后也去世了,没人刹车,疑人偷斧,道理讲不通,疑心你的时候怎么看你都像谋反。朕当年不也是啥都没有,一个破碗开局。刘伯温功成之后不争封赏,又早早还乡,然而还是逃不出朱元璋的猜忌,正史病卒野史死因成迷。刘基的诗题枯木图里有“知兵膑孙子,善射歼有穷。胥种伏短剑,韩彭叹良弓”句,胥是伍子胥,刘在郁离子知止中说“夫子胥之入吴也,图报其父兄之雠而已矣。及其入郢而鞭平王足矣,夫复何求哉?乃不去,而沈其身,不知止也”。孙膑结局不详,有穷幽远难考,子胥文种韩信彭越,所遇皆非能共富贵之明主。不想一语成谶,可惜了一代英才,辅佐的却是功臣终结者洪武大帝,虽有子房之称,终不能身免,知止亦难全也。


隐藏的太明显了,朱元璋一看就不对劲,自然最好,有漏洞最好,刘伯温为什么下场不行,主要是他面对朱显得太不自然,太懂历史且有点躲着朱(甚至瞧不起朱或者说看透了),朱于是动了杀心,到是故意漏洞百出的某人活的潇潇洒洒,而同为兄弟的某人仍然被赐死。

朱元璋后期杀人是不看你态度的,就看你能量大小,能威胁到朱允炆肯定要杀。其实有时交权也是死;假如我们在古代是大将,如果有仇人,离职后也难得善终;另外单单就是权力和富贵,大部分人就放不下,所以很多人只能眼看着自己走进思路了;其实他们自己比我们更明白这些道理,奈何骑虎难下,进退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最好办法就是逃命,趁着皇上心情好事情多,跑到海外,一定要海外,不然早晚被抓回去,死得更惨。

杀得太狠了,没见过这么杀的。历朝历代,要说无端杀人,没人比得过朱元璋的。人家杀人是按“个”论,他是从“万”起步。我都不知道怎么这么狠。动辄数万数万的。事实上,有人问怎么从朱元璋手下活下来,我是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办法。不管是淮西勋贵还是军功将领、外戚,不知道怎么就掉了脑袋。


以前皇帝杀了大臣,有些也只杀本人,杀了后儿子女婿照样的当官。也不会牵连整个家族。老朱不一样,实在人呗。大臣犯了法,按着大萌律例,该诛九族就诛九族。导致像蓝玉案这样牵连出数万人。真是一点不手软,就是这么的“实在”。

注意几件事第一功高盖主、第二做实事少说话、不要与王子关系太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做让皇上猜忌的事。权力、功劳不可贪,贪财、贪色总要选一个。一个人没有弱点自制力极强很容易让皇上感觉看不透你,也没办法控制你。所以钱和女色你始终要选一个。多让别人出风头,少树政敌。小事多犯错误,大事多犯糊涂。大事犯不起错误但是可以选择养一个聪明人,点醒他通过他来告诉你自己该怎么做。搞得自己很糊涂但是不至于犯错,也能依赖一些人做成事。

一句话:只要钱,莫贪权。帝王最看重的是权,你不得做半分觊觎的举动。当然对于朱元璋,你钱也不能多伸手,赏你多少是多少,本份做人,别想逾矩,在地方上万莫仗势欺人,毕竟老朱底层出身,纵然升到帝王,本性上也是跟底层百姓同仇敌忾的,你身为义军革命成功,一旦变成了当年欺压老朱、被老朱推翻的对象的一路货,激起民愤,将心比心,一样不能容你。功成不变节,李自成、洪秀全做不到就败了。


大部分人推翻欺压自己的人,只是想变成当初欺压自己的人,也就是恨贪官的人大部分只是恨自己不是那贪官,而不是恨贪这个行为本身,这是大部分人的局限。朱的特别之处在于纵然取而代之了,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仍然拿自己当作被欺压的底层人,没有进行角色转换,仍然与老百姓立场一致,他是真心恨贪官的。所以自污留把柄这招,对其他的皇帝好使,对老朱是不好使的,因为老朱真的恨剥削阶级,哪怕自己已经变成了这个阶级,他也忘不掉小时候受剥削阶级的苦,所以一块闹革命的兄弟如果有天变成了他小时候痛恨的那种人的嘴脸,他也是绝不留情。

司马迁写刘邦推儿女下车是在突出高祖人格的伟大,举大事不细谨。绝对不是在暗讽刘邦没人性,或是政治家残忍刻薄,不择手段。萧何那个也不叫“送人质”,实际上当时萧何被怀疑完全是萧何自己的问题。萧何早年有机会调到中央咸阳工作萧何婉言拒绝,起兵之后只担任后勤工作。刘邦起兵后老婆孩子父亲还有家族中不能打仗的人都留在沛县,雍齿叛乱没有把家人带出来,攻取留地没有把家人带出来,灭秦没有把家人带过来,还定三秦打出关都打到彭城了心中还没想到家人。是在彭城失败后向西北撤退时顺道注意是顺道可不可以带着家人。


萧何一个管后勤的,从不参与一线战斗的,只参与征兵征粮搜寻人才书籍的人,竟然能在最高统帅刘邦都无暇顾及家人安危时利用权利把“子孙株弟”转移出来,转移出来也不让家人上前线参与战斗,不被怀疑都说不过去了。当主帅的怕死,下面士兵能拼尽全力才怪了。刘邦没有下强制命令给萧何,只是谴使慰问进行暗示,已经很给萧何面子了。对比一下曹参,王陵,周昌等人。刘邦会怀疑这些人吗?会派遣使者慰问吗?这些人未必比萧何聪明,未必比萧何有能力,但是这些人把都自己视为团队一份子并且拿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就像刘邦做的表率一样。至于韩信谋反被杀这个事情,这是萧何这一生做的最最最最最蠢的一件事,为了个人安全站队,连组织原则都不顾了。身居高位控制不了局势任由局势失控。刘邦下命令给周勃“立斩哙头”时周勃真的就到前线把樊哙脑袋砍下来了吗?那合着吕后说韩信谋反萧何就真把韩信当做谋反处理了。

老朱杀功臣的原因不是人家失心疯,人在朱标去世前可没怎么杀功臣,只是因为大儿子去世了,他又要保长孙坐稳位置,那就只能把所以有可能和别的儿子联手搞事情的人全都除了,当然就这样也还是没保住孙子。你可以说他确实狠,但人家可不是单纯猜疑,老朱的政治手腕不比刘邦差。归根结底,明初的功臣都是给朱标殉葬了。


刘邦杀的都是执掌一方的异姓王。归根到底是由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矛盾,刘项起家是分封制对郡县制的最后一次反扑,所以项羽在攻入咸阳后要分封,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也要分封。没办法一次性废除分封制,就换个方式,杀异姓王后分封刘姓王,反正不论谁做皇帝都是他刘邦后裔(这样就对后代皇帝很不公平,所以后面几代皇帝都是极力削藩削侯,朝郡县制方向走)。

开国功臣封侯的大部分都没事,萧何张良周勃陈平灌婴等。而朱元璋杀人是由于朱标死了,为朱允炆铺路。如果保住朱标,什么事都没有。遇到刘邦这样的老板,保命不容易,跟刘邦混的,除了萧曹,其他地方混入的比方张良,通过不当官、绝食和早死保了自己不挨刀砍,但也保不了儿子被弄去筑城墙。至于韩信之流,打完仗立马自杀身死,或许可以留下一点血脉。遇到朱元璋这样的老板,就是打完仗立马借有伤病回家去种几亩薄田,按时上缴赋税,装聋作哑的不谈朝政大事,要是读书人,就专门读朱元璋本家的朱子。靠种地实在吃不饱就去街上要饭,或许洪武大帝会赏你一只肉包子吃。

刘邦这种大公司老板,不难保命, 一般人能力不够,做不到让他感到威胁的地步。 能力够的,懂退后就能活。老朱这种,除非你是他亲戚, 不然就算了吧,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造反,赢了通吃, 输了算你能力不够。 猜忌心太重了,杀心又重。 而且绝对不能捞点小钱什么的,贪污100块钱也要砍头。就算你老老实实干活,能力又平平常常,也不捞钱。 你还要祈祷你的上司的上司 的上司里面不能出一个 要被他砍死的人。 因为老朱砍人从来不砍一个,人家砍一群。

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转载请经授权,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