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頻發的室速可能危急患者生命安全,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範金茂、葉椿香和副主任醫師吳陳棠組織全科醫師進行了細緻的病情分析,入院前患者反覆發作室性心動過速合併暈厥,有ICD植入二級預防的強指徵,需立即進行相應治療。經徵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5月31日,在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林亞洲的指導下,吳陳棠治療團隊歷時近1小時成功完成手術,術後患者程控各項參數良好,ICD正常運行後返回病區。

心臟性猝死是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絕大多數由室顫引起,因此及時有效地除顫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關鍵。5月31日,閩東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首例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術(ICD)。

66歲壽寧籍的李大伯, 2019年5月在閩東醫院做了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術後恢復正常,出院規律用藥。數天前,他突發室性心動過速,在當地醫院搶救成功後轉閩東醫院治療,轉院過程中頻發室速。收治入院後,爲其完善了各項檢查,冠脈造影未見明顯狹窄,但在院期間仍頻發多源性室早及短陣室速。頻發的室速可能危急患者生命安全,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範金茂、葉椿香和副主任醫師吳陳棠組織全科醫師進行了細緻的病情分析,入院前患者反覆發作室性心動過速合併暈厥,有ICD植入二級預防的強指徵,需立即進行相應治療。經徵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5月31日,在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林亞洲的指導下,吳陳棠治療團隊歷時近1小時成功完成手術,術後患者程控各項參數良好,ICD正常運行後返回病區。

“ICD相當於患者隨身攜帶的醫師,可對患者進行24小時監護,能及時終止各類惡性心律失常,搶救成功率接近100%,是全球目前防治心臟猝死最有效的方法。”吳陳棠介紹說道,ICD是集起搏和電覆律兩項功能爲一體的植入式心律失常裝置,具有體積小、轉復心律安全可靠的特點。它通過自動識別、診斷包括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心室纖顫等惡性心律失常,並進行早期自動干預。

吳陳棠進一步解釋道,對於心衰患者而言,惡性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此類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對EF35%以下部分患者進行ICD是有效治療方式。此項技術的開展,標誌着閩東醫院心血管內科疾病診治水平再上新臺階,助力閩東醫院創建國家心衰中心。(鄭銳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