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了兒子之後,鄭淵潔也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來對待孩子。其實,鄭淵潔教育兒子的事情也給了廣大家長們一定的啓示。

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夠出人頭地,擁有很好的工作和前景。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未來卻與家長對孩子所進行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關係。然而,很多家長卻常常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鄭淵潔,是我國著名的“童話大王”。但是他的成長經歷卻有些不同。出身于軍官家庭的鄭淵潔,本應該是一帆風順的成長,但是在上個世紀文革爆發的時候鄭淵潔因此而沒能繼續學業,當時的他僅僅是在上小學四年級。

之後的鄭淵潔跌跌撞撞,一路長大,卻因爲自己所寫的一篇作文不符合老師的要求而被開除。這對於鄭淵潔是一個打擊,但是鄭淵潔的父親卻很有氣魄的對他說“我教你學習”。

自此以後鄭淵潔開始了自主學習的歷程,但也因爲這些經歷鄭淵潔能夠看透人世間的很多道理。在童話故事中,他把這些人生感悟蘊含在童話的世界裏,創作出頗受歡迎的作品,比如舒克與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奇遇記等等。

這些童話故事也讓鄭淵潔成爲了我國童話界的頭號人物,他的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有了兒子之後,鄭淵潔也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來對待孩子。當孩子懂事之後,鄭淵潔就不止一次的對兒子表示在兒子18歲成人之前,他會爲兒子提供一切,但是在兒子18歲成人之後,就需要兒子爲他提供一切。

在兒子小學畢業那年,兒子因爲不能適應應試教育,鄭淵潔就果斷的選擇了不讓兒子上學,而是將兒子帶回家中,堅持自己教。

就這樣在給兒子進行了長達多年的家庭私教之後,兒子18歲的時候鄭淵潔讓兒子去社會上自食其力。

而兒子經過鄭淵潔的悉心教誨,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經營了一家公司,並將父親的作品打造成了文化品牌。

當時很多人表示這種方式行不動,鄭淵潔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任何問題。本來不被看好,最後用事實征服了大衆,可謂是狠狠地打臉了當初反對的那些人。

其實,鄭淵潔教育兒子的事情也給了廣大家長們一定的啓示。

如果家長能夠在以下三方面做到放手不管,那麼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成功:

1、讓孩子獨立上下學

當孩子具備獨立的能力時,家長就可以嘗試着放手讓孩子自己上下學。這是一種鍛鍊孩子的好機會,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更具有獨立性。

2、用行動代替嘮叨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的嘮叨,但這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爲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反感家長的嘮叨的。與其這樣,家長還不如對孩子點到爲止,讓孩子在多次的事情中鍛鍊自己的自控能力。行動上的教訓遠比語言的嘮叨更有用。

3、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

孩子其實擁有着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但是很多家長卻常常將孩子的事情攬在自己的身上,讓孩子逐漸的產生了依賴感。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好。因爲孩子總歸是要獨立生活的,只有從小鍛鍊他們,他們才能夠更好的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沒有一個孩子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在孩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家長們一定要做到不包攬,不嘮叨,給孩子獨立鍛鍊的機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這樣纔會爲孩子的成功打下夯實的基礎。寶媽寶爸們,你們贊同鄭淵潔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嗎?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