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牙齒受到矯正的外力(矯治力)作用時,會引起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動,讓牙槽骨改建,牙齒髮生移動。而且,經過牙齒矯正的人,牙齒都會出現牙根吸收的問題,牙根吸收量約爲0.5~2mm。

小蒲姐在網上看帖子的時候,總能在邊邊角角找到矯正牙齒的廣告。

怪不得最近老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做牙齒矯正”,原來是受了這些廣告的暗示。

也是,牙齒矯正靠譜性價比又高,爲了變美,花1~2年的時間戴個牙套,有何不可?

但在真正行動之前,理智告訴我們,先得搞清楚整牙會不會讓牙齒壽命縮短。

沒必要因爲牙齒不整齊而覺得自卑,大多數人的牙齒都算不上完美,都有些小瑕疵。

要向上追溯的話,牙齒不整齊其實是人類演化的結果。

從古至今,人類生活環境在逐漸發生改變,食物從生到熟,由粗到細,由硬到軟,牙齒的咀嚼功能也日益退化減弱,頜骨也逐漸縮小。

頜骨退化速度快,縮小的頜骨裝不下所有的牙齒,就會讓牙齒變得 參差不齊,出現牙畸形。

當然,長期喫精細食物,愛咬手指、咬嘴脣、咬鉛筆,愛用一邊牙齒咀嚼;長蟲牙、恆牙萌出過早等因素都會讓牙齒變得越來越不整齊。

成人的牙齒有輕微的鬆動是正常現象。

如果把牙齒比作一棵樹,牙齦、牙槽骨、牙周膜組成的牙周組織,就是牙齒生長的土壤。

當有強風吹過(外傷、愛喫堅硬的食物、夜間磨牙)時,樹木的根基都會被撼動。

而且隨着年紀增長,牙齒也會發生“水土流失”——牙齦退縮。據估計,成年後,健康牙周組織每10年也會退縮0.17mm。

牙齦一旦出現退縮,很難使牙齦和牙槽骨再生、恢復到原有高度,就會造成牙齒鬆動。

當牙齒受到矯正的外力(矯治力)作用時,會引起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動,讓牙槽骨改建,牙齒髮生移動。

看到這裏,有疑問的請舉手‍♂️:

既然骨頭都隨着牙齒改建了,那牙齒不應該挺牢固的嗎?

受力適當的時候,牙周纖維纔會經過重新排列,達到新的平衡了,矯正才能穩定。

如果受力過大,牙周膜中內的細胞可能會發生壞死,局部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終止,就會造成“水土流失”,讓牙齒不穩。

而且,經過牙齒矯正的人,牙齒都會出現牙根吸收的問題,牙根吸收量約爲0.5~2mm。

牙根吸收的嚴重程度和矯治力、牙齒移動情況有關,也受個體遺傳、全身狀況、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

一旦發生嚴重的牙根吸收,很難有治療方法使之恢復。

很多人戴上牙套之後,就養成了隨身攜帶牙刷的習慣;喫一次東西刷一次牙是很麻煩,但是非常有必要。

戴牙齒矯正器、保持器都很容易造成食物殘渣藏匿,形成牙菌斑,在矯治器的刺激下,更容易引發牙周炎,造成牙齦組織退縮。

有的人摘掉牙套之後,會發現牙與牙中間出現一個個三角空隙,這其實就是牙齦組織退縮的表現。不止影響美觀,也會造成牙齒過早鬆動脫落的問題。

劃個重點:想要做牙齒矯正,必須做好清潔牙齒的覺悟,才能減輕矯形對牙齒的傷害;沒有信心在餐後、早晚用牙刷牙線清潔牙齒,還是三思而後行吧。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