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萍一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碩士,高級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現任無錫市隆亭實驗小學校長。2011年獲無錫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13年獲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評比特等獎,並在頒獎活動中進行教學展示;2015年獲第十屆江蘇省“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特等獎。多篇論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語文世界》《江蘇教育》《新課程改革》等雜誌。

  如果我們穿越到唐宋時期,那時的少年兒童是什麼模樣?會有哪些生活場景?有一些描寫少年兒童生活題材的古詩,這些詩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少年兒童的種種神態,誦讀起來朗朗上口,讀來妙趣橫生,現行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也編入了這類詩,深受少年兒童喜愛,一起讀一讀吧。

  多樣的稱謂

  翻開《唐詩三百首》,以兒童生活爲題材的詩僅僅是幾朵小小的浪花,是成人生活的小小插曲,爲數並不多。最典型的是《觀游魚》(白居易);《小兒垂釣》(胡令能)、《回鄉偶書》(賀知章)、《與小女》(韋莊)、《牧童》(呂岩)、《溪居即事》(崔道融)、《幼女詞》(施肩吾)等,而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反映的兒童生活的詩,並已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池上》並沒有出現在《唐詩三百首》中。

  在《全唐詩》中,衆多詩中出現了“牧童”、“童子”等兒童形象。

  日暮鳥雀稀,稚子呼牛歸。(丘爲《泛若耶溪》)

  中婦桑村挑葉去,小兒沙市買蓑歸。(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縫裳。(白居易《酬夢得窮秋夜坐,即事見寄》)

  童子裝爐火,行添一炷香。(白居易《齋居偶作》)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崔道融《溪居即事》)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白居易《池上》)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施肩吾《幼女詞》)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

  從唐詩中,我們瞭解到,對於男童,有“稚子”、“小兒”、“小男”、“小童”等稱謂,對於女童,有“小女”、“幼女”、“小姑”、“小娃”、“小娘”、“娥”等稱謂,對於家中兒女,則稱爲“小兒女”。瀏覽一首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朗讀這些多樣的生活化的兒童稱謂,頗有種親切可愛之感。

  “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

  在這句詩裏也有兩個小孩的稱謂,玉芽,本來指嫩芽,這裏用來比喻嬰兒。珠顆,也是嬰兒的代稱。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呢?在唐代,盛行洗兒禮,小嬰兒也許還未睜開眼睛,便被放入溫熱芬香的水中,接受衆人的愛撫,嬰兒柔滑嬌嫩的肌膚更加白皙光亮,可不就像是嬌嫩的芽兒,和那潔白無瑕的珍珠?

  一首首生動的充滿童趣的唐詩,展現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畫面,塑造了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小娃”、“稚子”,他們身上有着天真可愛、純樸無邪的共性,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鮮明個性,是瑰麗的唐詩花苑中惹人喜愛的一道亮麗風景。

  多元的形象

  唐代兒童的形象也是多元的。高年級的同學可能有所瞭解,我們

  曾經學過牧童、釣童的古詩,清代袁枚的《所見》,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的確,在唐宋詩中,最常見的是牧童、釣童。

  01牧童

  時見牧童兒,嗔牛喫禾黍。(曹松《南朝》)

  (在遠處,時不時能看見牧童在驅趕正在喫糧食作物的牛。)

  在唐代的田園詩中,出現了不少牧童形象,他們的生活雖有苦有險,但他們反而在其中找到了樂趣,怡然自得,煩悶時吹短笛,疲憊時,草地樹陰席地而眠。在詩人眼中,牧童是真正的神仙,他們悠閒的生活,讓身陷世俗的成人豔羨不已。

  02釣童

  “稚子敲針作釣鉤”(杜甫《江村》)

  (前村後村,總是少不了溪流、河塘,有河有塘就有魚。沒有工具,拿根針敲彎了,就可以作釣鉤。讀句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當時,垂釣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活動。)

  03牧童

  忽看童掃花處。

  鶴遣院中童子養。

  曬藥安垂老,應門試小童。

  又是安禪去,呼童閉竹扉。

  寺觀中的兒童,遠離喧鬧的社會,與其他兒童的經歷完全不一樣的。如今讀來,掃花、養鶴、添香、澆紅藥、搗藥、曬藥,倒是有一種隱居深林,與世隔絕的意境,心裏也是有些羨慕的。

  04歌童樂童

  從唐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少有着音樂天賦的少年兒童:有的以歌聲打動人心: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葉底奉君王。(劉禹錫《與歌童田順郎》);有衆多小笛手:見爾樽前吹一曲,令人重憶許雲封。(李中《吹笛兒》);還有演奏各種樂器的:鄭女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顧況《鄭女彈箏》)

  多姿的生活

  唐宋這一類反映兒童題材的詩中有豐富多姿的生活。

  (一)日常生活

  唐代詩人崔道融的這首詩是最爲有名的: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這首小詩描繪的是春日漁村溪邊趣事。鄉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裏很清靜,少有閒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現有船進灣來了,以爲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開柴門的扣子,去迎接客人。“疑”“急”二字,把兒童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

  (二)節日活動:

  《幼女詞》(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小女孩沒有長大,自然很多的事情也不懂,每到了傍晚時分,女兒便是要在這堂前,學着大人的樣子拜新月。

  (三)遊戲活動

  有鳥有鳥羣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元稹《有鳥》)

  到唐代,紙鳶主要是供兒童娛樂的玩具,慢慢地成爲一種流行的兒童玩具。

  多姿的天性

  我們讀唐宋反映兒童題材的詩,還要體會和感受詩中所流露的少年兒童的精神和天性。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古人寫兒童的詩,數量不多,但他1人就寫了60多首。

  1、頑皮好動

  《鴉》(宋)楊萬里

  稚子相看只笑渠,老夫亦復小盧胡。

  一鴉飛立鉤欄角,子細看來還有須。

  2、天真可愛

  《桑茶坑道中》(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喫過柳陰西。

  3、非凡想象

  《初九夜月》(宋)楊萬里

  珍重姮娥住廣寒,不餐火食不餐煙。

  秋空拾得一團餅,隨手如何失半邊。

  在他的詩中,兒童天真無邪,有着鮮明的個性,有着自由的天性,他們不是模仿成人,模仿書本,而是直接與自然建立一種聯繫。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祝孩子們節日快樂!

  願每個孩子,

  永遠葆有自由發揮的想象,

  與生俱來的好奇,天真無邪的秉性,

  自然去雕飾的童心。

  願每個大人,

  永遠不忘生命之初的那份純真與天然。

  無錫報業教育融媒新媒體中心

  來源:江南晚報教育週刊

  編輯:青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