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寶媽在生下孩子之後,被婆婆和丈夫要求待在家中帶娃,而寶媽們爲了給寶寶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減輕老公負擔,希望能夠外出工作補貼家用。寶媽們都曾經歷過這一過程,生完孩子以後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改變,一邊體重不斷上增,一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自己心中是又委屈又難受。

來自廣州的媽媽曉彤,女兒今年已經3歲了。曉彤是個要強的人,爲了分擔家裏的經濟支出,給女兒小羽提供更好的生活,除了產假就沒再請過別的假。

懷孕生子帶娃,哪個過程是不艱辛的呢?曉彤在生產的時候,是又緊張又害怕,抓着老公不放手結果把老公的T恤都給抓變形了。生娃之前,曉彤花錢大手大腳的,每個月光花唄就要還一萬,可自從有了孩子,曉彤是這捨不得買那捨不得買,心裏總是想着,把錢存着,將來給孩子買最好的。

孩子的到來給一個家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既有甜蜜的辛酸,也有背後不爲人所理解的苦楚。

剛生完孩子,曉彤的身體還沒恢復好,晚上還要起來三四回給孩子餵奶,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白天起來還是帶娃,身體上的不舒服不必贅述,而和老公的關係也一度變僵。據曉彤自述,那會兒老公的工作負擔和經濟壓力都比較大,平時也幫不到自己什麼。曉彤心疼老公,一邊自己要忙着帶孩子,一邊心裏的苦悶無處發泄,心中鬱結苦不堪言。

寶媽們都曾經歷過這一過程,生完孩子以後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改變,一邊體重不斷上增,一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自己心中是又委屈又難受。

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是一份責任與無限的溫暖,孩子不光需要父母用心呵護健康成長,同時孩子性格的養成以及完整的成長經歷,都需要父母的參與。

孩子是聯結兩個家庭的樞紐,獲得雙倍的寵愛,在育兒過程中,也免不了會產生衝突與摩擦。寶媽們的煩惱都有哪些,又該怎麼解決呢?

1.與婆婆意見不一

老一輩的育兒方法認爲小孩只要喫得飽穿的暖就行,老人家有些不好的習慣,讓寶媽在把孩子交給婆婆代爲照顧的時候尤其不放心。

舉例來說,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需要讓孩子從流食慢慢過渡到固體食物,使腸胃有個適應期。可家裏的老人喜歡直接喂孩子喫些水煮青菜、米飯之類的食物,寶媽提出反對意見,婆婆就暗地裏偷偷給孩子餵食。

寶媽心疼寶爸夾在中間爲難,但又有誰來心疼寶媽的默默付出與委曲求全呢?當在育兒過程中,寶媽與婆婆之間產生來意見不合,最好避免直接與婆婆爆發衝突,通過老公向婆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老公代爲解釋,效果會好得多。

2.孩子生病

即便是全職媽媽,全心全意地在家帶娃和料理家務,人喫五穀雜糧,不僅孩子,寶媽在產後抵抗力地下,也容易患上各類疾病。

自己患病不重要,怕的是孩子被傳染上,生病時,有的寶媽怕藥物中的化學成分會進入到乳汁中,甚至都不敢喫藥,只能靠意志力強忍着繼續照料孩子。

當過媽的都清楚,看到孩子生病時大哭不止的痛苦模樣,自己卻無能爲力的那種內疚感與挫敗感。寶爸在外辛苦工作,不清楚寶媽身上的這些負擔與變化,雙方無法互相體諒,夫妻之間也會矛盾重重。

小編建議,夫妻本爲一體,在共同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必然問題重重,最重要的是坐下來好好商量,共同想出最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好辦法。

3.精力不足

新生兒一天需要18~2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但這可不意味着寶媽要操的心就少了。寶寶醒來的次數頻繁,寶媽無法做到和寶寶同步作息,寶媽醒着的時候寶寶睡着,可寶寶一旦醒來寶媽也得跟着醒來。

一邊兼顧着工作的寶媽,白天既要忙着工作,晚上想有多陪陪孩子的時間,可白天晚上都勞累着,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也是無精打采的,情緒與心態都受到影響。

寶媽們需要充足的休息才能更高質量地陪伴寶寶,在工作中取得優異表現,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將各方面的效率利益最大化。

4.不被理解

有的寶媽在生下孩子之後,被婆婆和丈夫要求待在家中帶娃,而寶媽們爲了給寶寶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減輕老公負擔,希望能夠外出工作補貼家用。

其實哪有媽媽不願意待在孩子身邊,時刻陪伴着、照顧孩子呢?只是啊,現在生娃養娃的成本越來越高,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爲孩子奮鬥出一個更好的明天,只有把所有苦往肚子裏咽。

不少寶媽在生產完後,會患上產後憂鬱症,正是由於壓力太大,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負擔,讓寶媽苦不堪言,而未準備好進入媽媽的角色。

這個時候,正需要家人多給予關心、陪伴和理解,共同幫助寶媽應對生活難題。

5.孤立無援

養育孩子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責任,對於未知的育兒領域,需要夫妻共同進行探索,如果一直以來都只是一方的不斷付出,既無法讓孩子在快樂無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也不利於夫妻及兩個家庭的關係維續。

丈夫不應該陷妻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中,主動和妻子溝通,處理好兩家人的關係,互相包容體諒才更利於和諧夫妻關係的養成。

同樣,寶媽們也不應該把心裏話都憋在心中,把該說的說出來,更利於問題的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