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冀元亨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歷史政治人物,他雖因冤入獄不堪折磨,終年四十歲離世,但縱觀他的一生卻與王陽明以及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藩王之亂——宸濠之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寧王朱宸濠在獄中自知時日不多,就開始將“髒水”潑到自己的宿敵身上,誣告於王陽明與冀元亨。

大家好,我們的九月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冀元亨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歷史政治人物,他雖因冤入獄不堪折磨,終年四十歲離世,但縱觀他的一生卻與王陽明以及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藩王之亂——宸濠之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有鑑於前朝宦官干政之事,下令宦官不得干政,但是好景不長。朱棣登基後就破除了這一規定,七下西洋的鄭和就是宦官。後來這些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皇帝怠政,宦官干政逐漸成爲明朝政治的常態。雖然屢次有大臣上疏對宦寺予以批判,但是總會遭到打擊報復。明武宗時期王守仁就曾因此被貶到貴州當驛丞,冀元亨也就在這時見到了王陽明並拜其爲師。“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篤信守仁學。”史書記載“惟冀元亨嘗與守仁共患難。”二人教學相長,王陽明也因此更加豐富了其“知行合一”的理論。冀元亨將理論和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舉正德十一年鄉試。從守仁於贛,守仁屬以教子。”可以說冀元亨是王陽明的得意弟子。
和唐朝一樣,李世民開了個奪嫡的頭後來就不斷有類似的事情。這明朝自從朱棣開了個靖難之役的頭就不斷有藩王造反。什麼漢王朱高煦之亂,寧王朱宸濠之亂等等。但是由於從朱允炆開始對藩王的限制,這些王爺們的早飯都很快就被鎮壓。宸濠之亂也是如此,由於是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因此又稱之爲“寧王之亂”。主要波及的範圍爲江西與安徽部分地區,波及範圍並不大,且寧王本身好大喜功,準備不足。前後僅存於四十三天就被王陽明所統帥的明軍滅掉。
寧王朱宸濠在獄中自知時日不多,就開始將“髒水”潑到自己的宿敵身上,誣告於王陽明與冀元亨。起因是“宸濠懷不軌,而外務名高,貽書守仁問學,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語挑之,佯不喻,獨與之論學,宸濠目爲癡。他日講《西銘》,反覆君臣義甚悉。宸濠亦服,厚贈遣之,元亨反其贈於官。”冀元亨在朱宸濠那裏第一是爲了監督寧王的一舉一動,以便及時向朝廷彙報寧王的動態,二來就是爲了規勸寧王恪守臣子之道,做一個人臣,而不要起異心。但是朱宸濠志不在此,他心裏想的就是當皇帝,當時朱宸濠那裏還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寅唐伯虎,他就是看到了朱宸濠的野心故意裝瘋才得以逃脫朱宸濠那裏。爲了拉攏冀元亨,朱宸濠還曾經賄賂過他,但是被冀元亨退回。
叛亂爆發後,張忠、許泰已先到了南昌,痛恨沒有得到朱宸濠,欲冒功,便以窮搜逆黨爲名,大肆抓捕,士民被誣陷中傷的人不可勝數,被誅殺判刑的人亦不在少數。張忠還自稱天子弟,劉暉自稱天子兒,許泰自稱威武副將軍,放縱京軍不斷騷擾地方軍,想方設法排擠王守仁。有人直呼其名,甚至污辱謾罵。王守仁不爲所動,且安撫更加仁厚。而且許泰是個武科狀元,看不起文人,所以對王守仁得大功十分不滿。
朱宸濠被捕後的“亂咬”給了張忠、許泰報復的良機,“宸濠敗,張忠、許泰誣守仁與通。詰宸濠,言無有。忠等詰不已,曰:‘獨嘗遣冀元亨論學。’忠等大喜,搒元亨,加以炮烙,終不承,械繫京師詔獄。”雖然後來在王陽明的努力下,冀元亨終於沉冤得雪,但身陷囹圄之中,加之長期的折磨,讓冀元亨身體逐漸虛弱下去,雖然嚴加拷問,但冀元亨始終沒有被眼前的折磨所擊敗,精神的力量一直支撐着冀元亨道德的脊樑。沒有因爲重刑之下,出賣了自己的老師,雖然最後真相大白,但最終不敵大獄折磨離世,冀元亨的離世,也成爲王陽明一生中最大的隱痛,“雖盡削臣職,移報元亨,亦無以贖此痛。”成爲王陽明心中最真實的獨白。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