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是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啓建立的國家,周武王在三監之亂後,封微子啓爲宋國公爵,在商丘故地建立宋國,准許其以天子的禮儀,祭祀、供奉祖先。自從宋國建立之後,宋國的歷代國君一直延續着祖先的禮儀文化,商業繁榮,經濟發達,被其他國家譽爲“禮儀之邦”。但是,也正是因爲這個禮儀之邦名號的束縛,導致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戰時,被楚國軍隊打的丟盔卸甲。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沒有聽從大司馬公孫固和公子目夷的勸阻,執意討伐鄭國。鄭國遂向楚國求援,宋國和救援鄭國的楚軍在泓水開戰。此時宋國軍隊已經佔據了有利之地,擺好了陣勢只等楚軍過來。楚國軍隊爲了與宋襄公的軍隊交戰,那就必須度過泓水。就在楚軍渡河的時候,擔任司馬的子魚對宋襄公說:“楚軍兵馬衆多,我軍兵少,應當趁楚軍渡河之機,出兵攻擊他們。”
宋襄公卻是個講究仁義禮儀的人,於是就答覆說:“我們宋軍一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乘人之危,在人家渡河的時候攻擊呢?”於是便沒有趁着楚軍渡河的機會發動攻擊。等到楚軍全都過了河,還沒有擺好陣勢的時候,子魚又建議宋襄公下令進攻。宋襄公還是說不行。等楚軍擺好了陣勢以後,宋襄公才下令軍隊開始進攻。但是楚軍畢竟人數佔優,與宋軍對戰的過程中楚軍衝入了宋軍的陣營不斷衝殺,宋國軍隊戰敗,就連宋襄公的腿部受了傷。
宋襄公逃回了國內之後,就有人埋怨宋襄公沒有聽從公孫固和公子目夷的建議,因此喫了敗仗。於是宋襄公就對大家說:“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意思就是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不會重複傷害受傷的士兵,不擒拿兩鬢斑白的年老士兵。古人作戰不會依靠地形險要而取勝,寡人雖然是亡國之君的後裔,卻不會攻擊沒有布好陣,沒有做好準備的敵軍。
之後公子目夷便在私下抱怨說:“作戰打仗的終極目的是爲了取勝,講什麼君子之道呢?真的按照國君所說的去做,還不如直接給人家當奴隸算了,還打個什麼勁兒呢?”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夏,宋襄公因爲傷口惡化,不治身亡。
相信公子目夷的想法和大部分人都是一樣的,要不然宋襄公也不會被後世之人所恥笑了。但是宋襄公的做法真的錯了嗎?確實是錯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他的做法。宋襄公在位時期就有稱霸的想法了,但是如果想稱霸就必須讓天下的諸侯來朝,如果宋襄公沒有禮儀道德,那麼各方諸侯會信服他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宋襄公爲了全盤的戰略佈局,放棄了一時的戰術上的勝利。不過可惜的是,就這一次戰術上的失利,讓宋襄公失去了性命,從此宋國再也沒有角逐霸主的實力了。
宋襄公泓水之戰後,諸侯之間的戰爭就再也不講究什麼禮儀了,行兵打仗各種詭計頻出,只以勝利爲最終目標。從此以後,世道就變壞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