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近代以前,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族觀念。“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它的內涵經歷了哪些演變?這個概念的形成有何重大意義?據專家考證,1902年,梁啓超首次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從此中國人才正式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觀念。
習慣上所說的“華夏”、“漢人”、“唐人”、“炎黃子孫”,乃至外國人將中國稱之爲“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稱謂。所謂“華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種相對狹隘的樸素的種族意識。1898年秋梁啓超流亡日本之後,比較系統的研究了歐洲的民族主義論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新見解。
1899年,梁啓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他在評介當時有影響的世界史著作時稱這些論著“於民族之變遷,社會之情狀,政治之異同得失,……乃能言之詳盡焉”。又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專敘其民族爭競變遷,政策之煩擾錯雜”。梁啓超從這種民族競爭的理念出發,又大膽地提出了民族主義是近代史學的靈魂。1901年,梁啓超發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1902年梁啓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先對“中華”一詞的內涵作了說明。其雲: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爲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隨後梁啓超在論述戰國時期齊國的學術思想地位時,正式使用了“中華民族”一詞。由“保種”、“民族”到“中國民族”,再到“中華”和“中華民族”,梁啓超基本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的創造。這是目前所見到的關於“中華民族”的最早詞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1905年,梁啓超又寫了《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從歷史演變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並斷然下結論說:“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啓超真正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性創造。這就是,中華民族指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漢滿蒙回藏等爲一家,是多元混合的。該詞的提出,對增強民族認同感、凝練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力量均有重要意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