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幫孩子戰勝拖延症,在他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給他規定好時間。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首先要讓孩子瞭解時間的變化,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鬧鐘,讓孩子學會認時間,在規定時間讓孩子睡覺、起牀或者完成別的事情。

寶媽玲玲最近特別頭疼,孩子剛剛上小學,每次寫作業不是摸摸這裏就是摸摸那裏,作業常常要寫到十一二點。早上還起牀困難,去學校時老是丟三落四的。玲玲看着着急,因爲這個不知道批評了孩子多少次,但就是不管用。其實很多家長都和玲玲有着同樣的煩惱,每天在家裏上演四大催——催起牀、催喫飯、催作業、催睡覺。孩子有拖延症,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不要事事包辦

許多父母喜歡把一切都安排好,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父母總是認爲孩子小的時候會幫助他們照顧好一切,這使他們形成一種依賴的心理。他們認爲他們會有父母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且他們做事很容易拖延。因此,當孩子有拖拉的壞習慣時,家長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出原因,看看是不是讓他過於依賴,而忽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孩子上小學時,父母應該讓他穿衣服疊被子。不過,家長應爲孩子選擇合適的衣服,不要太繁瑣,否則不方便穿脫。現在是春天,連帽衫更適合孩子們穿。

給孩子定好規矩

爲了幫孩子戰勝拖延症,在他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給他規定好時間。當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可以先預估一下時間並給他做出合理規定,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纔可以看電視或者玩遊戲,不然就限制他玩的時間,如果孩子的完成情況較好也可以對他進行獎勵。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的行爲對孩子會有很深的影響,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在模仿家長的行爲,在戰勝拖延症這件事上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所以家長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拖拉。有的家長在生活中喜歡隨意對孩子做出承諾,但是答應孩子的事情轉眼就忘記或者一直推脫明天或者下週,這將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可能會讓孩子做事情也一直拖。

培養時間觀念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時間觀念的,因爲時間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抽象,他們還無法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或者說不太在意。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首先要讓孩子瞭解時間的變化,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鬧鐘,讓孩子學會認時間,在規定時間讓孩子睡覺、起牀或者完成別的事情。

拖延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好的習慣,如果孩子出現了這個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幫他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