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們認爲,即便是孩子出生後存在某些方面的不盡如人意,如果父母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至少能夠幫助孩子在生活表現上不會異於常人。走在街上,迎面一個漂亮的媽媽,身邊卻跟着一個看起來和正常人有差別的女孩,攀談後才知道,女孩先天智力發育存在缺陷,但由於媽媽爸爸那時都很忙,孩子都是奶奶帶着,奶奶上歲數了對孩子也嬌慣,並沒有早發現,更失去了早治療的機會,結果導致這麼年輕的媽媽,將終身與這樣一個發育不健全的孩子爲伴。

圖文均爲原創,歡迎個人轉發,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撰稿:小冉 插圖:kit

審覈:靜好

走在街上,迎面一個漂亮的媽媽,身邊卻跟着一個看起來和正常人有差別的女孩,攀談後才知道,女孩先天智力發育存在缺陷,但由於媽媽爸爸那時都很忙,孩子都是奶奶帶着,奶奶上歲數了對孩子也嬌慣,並沒有早發現,更失去了早治療的機會,結果導致這麼年輕的媽媽,將終身與這樣一個發育不健全的孩子爲伴。

其實,在每一個父母的心中,都有一個可愛、健康,且未來能夠出人頭地的孩子,可偏偏事與願違。好多時候,孩子命運並不在父母的手裏。可小兒發育科的專家們卻不贊同這句話。他們認爲,即便是孩子出生後存在某些方面的不盡如人意,如果父母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至少能夠幫助孩子在生活表現上不會異於常人。

那麼作爲沒有醫學常識的我們,有該如何觀察孩子的發育特徵,做到早發現呢?下面三個小兒早期表現可做參考:

一、乖巧,不與人交流

正常情況下,小寶寶都是愛動的,多動的,即便是躺在嬰兒牀的不會走路的寶寶們,他們也會用他們的眼睛,四處打量這個陌生的,卻又奇妙的世界。

可有些寶寶,除了餓了會哭,其他時間都表現的格外的安靜,甚至連對媽媽都表現的極爲淡定和理性。

或許你會羨慕這樣的孩子省心、乖巧,卻不曉得,這類孩子多半在智力發育上都有些問題,比如自閉症、智力發育異常、腦組織發育缺陷等等問題。

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時,一定要及時的帶孩子去醫院做相關方面的檢查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和康復,爲孩子爭取時間,防止孩子過了兩歲就再難有康復和恢復健康發育的機會了。

二、反應不敏感

一個正常的孩子,在出生後,就開始對這個新環境有感覺了。他們會追隨媽媽的聲音,他們會對異常的聲音很敏感,有反應。可有些孩子偏偏在這方面表現的很淡定。

那邊正在敲敲打打,寶寶卻好像沒有聽見,也不會跟隨聲音卻追蹤聲音的來源等等。這些表現的孩子多半存在,聽力或者是智力上的問題,大人發現了,可不能怠慢,及時發現,及時就醫,就是治療。防止孩子過了兩歲這個最佳的治癒時限。

三、說話過晚

如果我們的孩子過了兩歲,依舊不能開口說話,建議父母帶孩子就醫。當然,古代有王明陽六歲依舊不肯說話的故事。可那都是對於名人的一種揣測和神話。作爲普通人的家長,萬不可過於迷信。還是要堅持科學至上的理念。

當然,孩子不說話並不是說孩子就一定有問題,家長也要注意對孩子學說話的引導。當一個小孩長期生活在一個語言刺激不明顯的環境中時,他們自然對語言的就很難產生共鳴,也就很難按照父母的要求,產生說話的慾望。

所以,因爲孩子遲遲不說話而就醫以前,家長一定要積極的參與到孩子說話的訓練中來,多和孩子交流,幫助孩子豐富詞彙量,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多帶孩子玩出,與他人交流等等。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