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題來了,如果張先生不拿出這一百元“虛晃一圈”,那麼其他那麼多人就“賺不到錢”,債務仍舊是債務,欠款仍舊是欠款,大家都會覺得,錢難賺。但是,只要張先生願意拿出來消費,那這個錢還是會流動起來,錢只要流動,哪怕最後又到了張先生手裏,起碼錢在流動過程中,就可以解決大家的經濟問題。

原標題:一個金融“笑話”解釋了“錢難賺”真相

“錢難賺,賺錢難”,這樣的感受時間並不是很長,我的感覺大概是從2015年開始的。如今又是五年一個經濟週期到了,今天的你感覺如何?賺錢難嗎?是不是更加難了?是的,越來越難。

有這樣感受的人其實都是普通大衆,也就是說真相併不是錢難賺了,而是對於極少數人來說更好賺了,對大多數人來說更難賺了,這纔是準確的說法。

但是這背後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一點兒常識:貨幣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總數量是相對穩定的,人在一個相對穩定階段,總數量也是相對穩定的。貨幣總數對於人口總數,有一個科學的匹配比例,在絕對公平下可以保證每個人都有錢用。但不可能絕對公平情況下,就有人佔有多,就會有人佔有少,錢少的人努力賺錢希望佔有的更多,錢多的人一邊努力消費一邊又努力彌補這個空缺。這樣一來錢就流動起來了。

實際上貨幣就一直處在這樣一個“流轉”狀態,使得每個人都不至於枯竭到0,前提是隻要你參與進經濟活動中。

錢難賺了!這是大多數人的現狀,貨幣總數沒有變,大家忍不住會問:那錢都跑哪裏去了?

我們來看一個金融笑話: 張先生要住賓館,給了李老闆一百元的保證金,但是希望先看房,不滿意可以退保證金。

李老闆拿到這一百元立即付了員工小孫的工資,小孫拿到這一百元馬上還了房東王的房租,房東王又用這一百元還清了趙先生的裝修款,趙先生與賓館李老闆認識,用這一百元還了上次住賓館欠的一百元。這個時候張先生看完房過來說不滿意,於是賓館李老闆就把這一百元退給了張先生。遊戲結束。

這個一百元從張先生這裏出去,最後又回到了他手上,但是,這麼大一圈的經濟債務問題解決了。大家也可以看成不是債務而是實際消費過程,總之,錢賺了一圈回到起點,大家都消費了。你賺錢的目的,不就是要消費嗎?

我們來剖析一下這個遊戲,那就是這一百元最初從哪裏來的?是從張先生這裏出來的。張先生最終消費了沒有?沒有。

問題來了,如果張先生不拿出這一百元“虛晃一圈”,那麼其他那麼多人就“賺不到錢”,債務仍舊是債務,欠款仍舊是欠款,大家都會覺得,錢難賺。

錢在哪裏?沒錯,錢在張先生那裏。

我們用這個遊戲模型進一步分析一下。社會總貨幣在流動過程中,不知不覺中被張先生這樣的極少數人掌握,於是大家都覺得錢少了,錢難賺了。但是,只要張先生願意拿出來消費,那這個錢還是會流動起來,錢只要流動,哪怕最後又到了張先生手裏,起碼錢在流動過程中,就可以解決大家的經濟問題。

我們可以把“張先生”理解爲財富池子,這個財富池子裏都有什麼?有房地產,上市公司,股票債券市場,還有些人屯藏大量現金,比如鉅貪者,還有人國內撈錢送到國外花,轉移財產等。如果說這些極少部分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賺取了大多數人賺不到的財富,我們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但是如果這些人把自己手上的大量財富,長時間囤積起來,或者是以某種方式“固化”,沒有流動,我們是難以接受的。那麼他們自己想用現金流怎麼辦?繼續從社會這個大鍋裏撈錢,往自己的池子裏放錢,這樣週而復始地進行。導致的結果就是,社會上的貨幣量越來越少,最後,普遍的,大衆的,絕大多數的人,就會感覺錢難賺了,賺不到錢了。

因此上,無論誰錢多錢少,那都是靠自己能力賺取的,無可厚非,但一定的,必須的,就是要流動起來。只有流動起來,社會的角角落落纔會有錢,纔會讓大家都有錢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