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最爲父母們頭疼的應該是孩子不願意成婚,或是遲遲找不到結婚對象的情況了。雖然孩子的婚姻應該由他們自己負責,但如果你沒有培養好他們的婚姻觀、家庭觀,也是爲人父母之失職。

可以說,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也找到了他們所要從事的職業後,下一步基本就是成婚、生兒育女。

除了部分思想較爲超前的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單身一輩子或是當個丁克族,我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不能接受這一想法。

其中,最爲父母們頭疼的應該是孩子不願意成婚,或是遲遲找不到結婚對象的情況了。

案例

我老家有一對夫妻,生了5個女兒,到最後都沒能生出兒子,乾脆也就放棄了。後來村裏人都安慰他們說,生了5個女兒是好福氣,等到老了就享福了。

可誰知道,現如今這5個女兒都還沒出嫁,大女兒已經33歲了,最小的那個女兒24歲。5個女兒中,3個女兒揚言不想嫁人,還有2個嫁不出去。

作爲父母,肯定是既頭疼又着急,但是畢竟是女兒們自己的婚姻大事,她們自身若是不願意,再怎麼催都沒有用。

這位鄰居每次在與大家聊天時,總要順帶幾句,“有沒有對象介紹給我女兒,幫我看看。”有一次也和我談及這個話題。

當我在瞭解他們家情況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他的這些女兒有些不想出嫁,有些嫁不出去,是有原因的。

5個女兒中並非各個都上進,最上進的3個女兒,卻也是最不願意結婚的,每次催她們結婚,都是一再推脫,不願這麼早,可年紀各個都不小,就連33歲的那個大女兒也是這麼說的。

而嫁不出去的那兩個女兒是爲什麼呢?主要是因爲父母后來基本都在外忙生意,對小的兩個女兒疏於管教,後來這兩姐妹經常一起逃課,與男生們廝混在一起,還有一個曾經意外懷孕過,當時鬧得全村人都知道了,而現在大家都忌諱這點,難嫁出去也是有原因的。

說到底,還是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究其本質,真正影響他5個女兒婚姻情況的,還是回溯到教育問題上。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

1、 受父母輩不良婚姻現象影響

可以說,絕大部分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他們都經歷過不幸的家庭環境,可能是父母離婚,亦或者是父母的婚姻中出現過第三者,也可能是父母們大大小小的爭執發生過太多,甚至還有家暴等情況。

要知道,如果孩子從小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怎麼可能會對婚姻這一概念給出積極的評價?躲都來不及!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在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中,那麼他們長大以後也會渴望這樣的家庭氛圍,到了該成家的年紀,自然也會積極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而不是不敢邁出這一步。

因此,建議父母們應該爲孩子的將來考慮,有任何爭吵問題都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發生,更不應該讓孩子成爲不良家庭風氣的“受害者”。

2、 現在年輕人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這幾年來,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中,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當一個不婚族,而這種風氣正在慢慢影響着國內的年輕人。

經常能從各大社交網上的評論下看到不少年輕人說“不結婚了,單身多自在”,諸如這之類的說法常有。

這是年輕一代人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們能夠接受自己孩子成爲不婚族,那麼可以不予管教。但如果不願孩子踏上這一步,那麼就需要家長們從小就對孩子培養婚姻觀、家庭觀,讓這些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芽,直至紮根。

當然,除此之外,家長們還需要教育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潔身自好,在適當的年紀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些將來可能讓自己後來的事情。

尤其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家長們更是應該加以看管教,否則孩子在思想搖擺不定的年紀,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誤導,繼而走上錯誤的道路,等事情真正發生後,再後悔也沒有用。

與其日後擔心孩子嫁不出去,或是娶不到兒媳婦的情況,倒不如現在就開始好好培養孩子,爲孩子贏得競爭力,而不是讓他們成長爲只能夠被別人篩選或是淘汰的那一方。

雖然孩子的婚姻應該由他們自己負責,但如果你沒有培養好他們的婚姻觀、家庭觀,也是爲人父母之失職。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心中堅定着信念與愛,那你就安心準備晉級爲另一個身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