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對標A股浙商銀行,其目前PB只有0.71倍,市盈率才4.53倍。其中,銀行板塊行業PB水平僅0.79倍,處於歷史最低區間,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優勢,投資風格角度看更受外資青睞。

財經專欄作家 朱邦凌

最近,有位大戶朋友買了一隻次新銀行股浙商銀行,說自己是浙商銀行的老客戶,多年來的客戶體驗不錯,早就鍾情其投資價值。這哥們也是個急性子,去年11月看到浙商銀行從港股回A,在上市首日就買進了,結果到現在被結結實實地套住了。

實際上,朋友倒不着急,因爲他在股市混了多年,靠價值投資也收益頗豐。作爲朋友,我也特地仔細研究了這個次新銀行股,儘可能地客觀分析下浙商銀行的投資價值。

看了下k線圖,這隻股票跌得不輕,可說是有點灰頭土臉。我記得去年11月浙商銀行IPO時的發行價是4.94元,上市後最高到了5.58元,此後一路南下,5月27日報收3.86元。按發行價計算,浙商銀行已經破發22%。那麼,浙商銀行破發如此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隻大衆口碑不錯的銀行股到底有哪些利空,讓大家心存忌憚?

我看主要是三個原因,直接原因是解禁股解禁。5月26日,浙商銀行4.82億股首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給股價造成一些壓力。第二個原因是近期銀行股整體低迷環境導致。目前,A股上市銀行處於低估值環境之中,大量銀行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銀行股大面積“破淨”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目前36只銀行股有32只處於“破淨”狀態,佔比達到88.89%。第三個原因是浙商銀行屬於“A+H”上市公司,港股近期股價低迷,一定程度被港股股價拖累。

不過依我看來,投資不能一葉障目,只看眼前,對浙商銀行還需要以價值投資的思維來理性判斷。先說說這個限售股解禁,公告顯示,浙商銀行5月26日限售股上市流通數量爲4.82億股,爲首次公開發行A股網下配售限售股涉及的3435戶股東,其中包括 3433 名網下配售投資者和2名此次發行包銷商,佔總股本的 2.27%,總市值約19.42億元,目前浙商銀行總市值821億元,相比於總市值而言解禁市值並不大。

實際上,上面所謂的幾個利空都是外部因素。我們學哲學的時候學過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內因纔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看一個上市公司有無長期投資價值,當然不是看各種花裏胡哨的概念,而是用業績說話。

今年一季度,浙商銀行業績“平波緩進”,比較穩健,營收約134.64億元,同比增長15.89%,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45.28億元,同比增2.07%。可以看出,浙商銀行一季度實現了各項業績指標小幅上行。

營收和利潤穩健上行的背後,得益於該行近年來資產負債結構的持續優化。在負債端,吸收存款12368.8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14%;與之相應的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增幅則分別爲1.49%和1.31%。同期浙商銀行集團14.35%的資本充足率和9.85%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分別提高了0.11和0.21個百分點。

浙商銀行目前動態市盈率只有4.53倍,市淨率只有0.71,如此之低的PE和PB,可說是風險已經得到較大釋放。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每股淨資產越高,市淨率越低,股價則被低估,投資的安全邊際越高。

投資人看中的還有現金分紅,中國有句俗語,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只有裝入口袋裏的現金分紅纔是踏踏實實的,別的都叫浮盈。浙商銀行的分紅還是很大方的,很讓人眼紅。它每10股派現金紅利2.4元,現金分紅比例高達39.49%。這個派息比率在目前已披露業績的A股銀行中最高,這確實是回饋投資者的實實在在的硬核大招,讓普通投資者眼前一亮。

浙商銀行目前的股息率爲:0.24/3.86=0.06218。也就是說,股息率已超6.2%。6%的收益水平,可以說秒殺一衆銀行的各種理財產品。高股息率是上市公司吸引長期投資者的重要指標,在投資實踐中,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股息率是挑選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參考標準,如果連續多年年度股息率超過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則這支股票基本可以視爲收益型股票,股息率越高越吸引人。

在這方面,QFII可說是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今年一季度QFII持倉市值曝光,25個行業的持倉規模在10億以上。排名前5的分別爲:銀行(173億)、白色家電(159億)、化學制藥(86億)、醫療服務(78億)、電子元件(55億)。可以看出,銀行股是這些外資投資機構的第一大持倉。

隨着QFII額度的完全放開,外資長期持續流入將成爲趨勢,金融板塊作爲外資青睞的品種,中長期看將充分受益。其中,銀行板塊行業PB水平僅0.79倍,處於歷史最低區間,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優勢,投資風格角度看更受外資青睞。

我們再來看看巴菲特,截至 2019 年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前十五大重倉股(按市值排名)中有 6家銀行股,依次爲: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合衆銀行、摩根大通、紐約梅隴銀行、高盛。巴菲特是富國銀行的堅定持有者,1990 年,美國正處於房地產泡沫破裂期,銀行股一片蕭條,投資者紛紛拋棄銀行股,巴菲特趁市場驚恐時,以不到 1 倍 PB 以及不到 5 倍的 PE(TTM)的估值買入了富國銀行。截至2019 年末,巴菲特過去 30 年持倉富國銀行累計收益約 190 億美元,其中,累計分紅約 75 億美元。

巴菲特在熊市以不到1倍PB、5 倍 PE買入富國銀行,結果收益190億美元。如果對標A股浙商銀行,其目前PB只有0.71倍,市盈率才4.53倍。從價值投資角度衡量,也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基本標準。巴菲特介紹過,如果市盈率的數值低於股息率的數值,這是投資股票的大好機會。我們以浙商銀行算一下,4.53倍的市盈率是否大大低於6.2%的股息率?

困境反轉可說是巴菲特投資的另一精髓。當前,銀行(中信)指數估值爲歷史最低。復工復產加快,發電、日均耗煤及房地產銷售已經明顯恢復,隨着經濟刺激政策落地發揮效果,預計社融增速明顯上行,下半年經濟或明顯反彈。

對浙商銀行來說,最近還有一個潛在利好。5月23日,富時羅素公佈第一階段第四批次A股納入名單,僅新納入浙商銀行和渝農商行兩隻A股股票。與此同時,富時羅素決定將A股納入因子從當前的17.5%提升至25%,至此,富時羅素“納A”第一階段即將完成。據此可以測算,這將爲A股帶來225億元的被動跟蹤資金和約45億元人民幣的主動資金,合計共人民幣270億元。

另外,部分成熟投資者還有一種投資方式,就是持有銀行股打新。朋友對我說,現在他持有浙商銀行做股票市值,每週參與打新股。通過這種方式,中了幾個新股,收益還不錯。他打算長期持有浙商銀行喫分紅並且打新,這樣也不會太在意大盤和股票的短期漲跌。他相信,終會迎來雲開霧散的那一天,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巴菲特投資鐵律終會在A股生根發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