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碧血洒芳草
正气壮山河
笑看刀光闪
高唱国际歌
这是1928 年领导亭旁起义,建立我省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包定烈士就义前写的诗稿, 表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亭旁起义
▲行走在浙东的红土地上(作者:徐俊)
亭旁起义,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就有铁场村的王延圆、整岙村的赖余沈会同临海林大广领导农民起义,曾占领过宁海县城。民国年间,自发的小股农民斗争时有发生。这些,都为我党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
根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和中共中央指示浙江省委“应马上准备一个广大的农民暴动”的精神,当时任中共宁海县委委员的包定同志,受县委指派(当时的亭旁属宁海县),回到老家亭旁开展革命活动。他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以亭山、桂林小学为据点,开办训练班,培养干部,吸收党员。
1927年底,中共亭旁支部成立。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包定同志还利用剧社、茶灯会等民间文艺社团的活动,对农民进行革命宣传和鼓动,使亭旁的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1928年1月,中共亭旁区委成立,包定同志兼任区委书记。在区委的领导下,亭旁及附近山乡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农民们组织农会,开展抗麦租、加工资、反对增加田赋、实行平粜等经济斗争,为发动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1928年五月份召开起义预备会
1928年5月20日,中共宁海县委召开了有亭旁、海游、珠岙、桑洲4区武装人员参加的起义预备会。会议拟订了起义的总纲领、口号,并推选包定同志为红军总指挥。5月22日和23日,在中共任家村支部的要求下,包定同志率领农民武装先后两次捕杀当地的反动豪绅,揭开了亭旁起义的序幕。5月25日晚,起义部队在包定等同志的率领下,从丹邱寺出发,高举义旗,占领了亭旁镇。起义部队在亭旁城隍庙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中共宁海县委宣布解散当地所有反动组织和机构,庄严宣告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第一面镰刀斧头红旗在原国民党亭旁区分部门前升起。
打响亭旁农民起义枪声
亭旁农民起义的枪声打响以后,亭旁区的所有地主、土豪劣绅闻风外逃,分别向国民党省政府、省防军司令部及宁海县政府告急。国民党省政府为之震动,主席何应钦密令省民政厅暨省防军严缉围剿亭旁红军。5月26日,国民党省防军第五团及宁海、临海、海游等地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开始向亭旁进犯。红军精干力量在梅其彬、叶宝鉴、邵茂藩等率领下,分别在陌更、狮岭、虎陇头等地与来犯的国民党军队接火,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在敌人的大举进攻下,红军弹尽粮绝,陷入困境。为了保存力量,指挥部决定将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轰轰烈烈的亭旁起义历时7天,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亭旁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参加起义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包定、梅其彬、包照光、邵茂藩等起义骨干,都先后被捕入狱,壮烈牺牲。亭旁起义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作为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动的数百次武装起义中的一次,并宣告成立浙江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亭旁起义纪念碑
亭旁起义纪念碑始建于1988年5月,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灰黑色大理石贴面。烘托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亭旁起义纪念碑”七个红色大字,整个造型像把“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碑座上还刻有介绍亭旁起义的碑文。
亭旁起义纪念馆
亭旁起义纪念馆,位于亭旁镇杨家村亭山路55号。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县王耀斌与县丞丁维庚会禀台州太守刘璈批准。以丹邱寺改设亭山书院,后迁亭旁中街旧县丞址。
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亭山高等小学。建筑坐北朝南,为两层两进砖木结构,依次由垂花台门、前院前厅、后院后厅二幢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
1997年8月29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评为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亭旁起义总指挥部
亭旁起义总指挥,位于亭旁镇包家村教堂巷34号,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系民国闽皖赣五省联军上校参谋,江西省奉新县知事包子聪故居。
建筑坐西朝东,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天井石板铺地,占地面积750平方米。
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26日,亭旁暴动起义总指挥部设此,是武装暴动的指挥中心。1981年12月0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岁月沧桑带不走红色记忆
时代发展不能忘党的初心
时光搭载着我们
去往梦想的方向
即使走得再远
我们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图文来源于三门县亭旁红色纪念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