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精通箭術,絕對是一大優勢。而且在古代戰爭中,多數都離不開弓弩的身影。很多戰鬥能夠取勝,弓弩可以說是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防守作戰時。

我們因爲受到《三國演義》等傳統小說、評書的影響,在印象中形成了古代打仗都是武將單挑的印象。實際上,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作戰都要講究謀略、部署和勇氣,兩軍對壘,士兵也是要上陣廝殺的。武將作爲作戰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領導者,很少會有單挑的情況發生。
如果將領善射,那麼在作戰中肯定是佔優勢的,三國時期就有很多例子。
第一個例子,曹彰破敵
曹操的兒子曹彰,“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是三國時期,箭術高超的武將之一。曹操雖然不喜曹彰不愛讀書,卻深以曹彰爲傲。在對陣劉備時,劉備讓義子劉封挑戰,曹操則大罵:“賣履舍兒(劉備曾經織蓆販履爲生),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黃鬚兒即曹彰)來,令擊之。”這曹操絕對是曹彰的親爹呀,罵人都不忘炫耀自己的兒子。

曹彰也不負曹操所望,曾作爲主帥領軍平定烏丸叛亂。進軍途中,偶遇烏桓數千騎,“彰追之,身自搏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後相屬”。曹彰騎射,殺死了很多烏丸騎兵,首戰大勝。古代騎兵,習練騎射之術,多數時候都是必修課。
第二個例子,龐德射關羽
關羽北伐之時,久攻襄樊二城不下。龐德當時跟隨曹仁共守樊城,大戰關羽。龐德“射羽中額”,一箭射中了關羽的額頭。因爲龐德經常騎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關羽的軍隊從此很怕龐德。推測,關羽之所以非要斬了龐德,應該也有一雪前恥的想法。而龐德雖然最後輸給了大雨,矢盡船翻被擒,卻還是曾經以弓箭勝過關羽的。

襄樊之戰中,關羽還被曹仁的守城魏軍射中過,曹仁本身的箭術應該也不差。讓人唏噓的是,關羽真的是不善於避箭呀。
第三個例子,郝昭拒諸葛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進攻陳倉。蜀軍以數萬之衆對陳倉魏軍千餘人,諸葛亮原以爲拿下陳倉輕而易舉。於是,蜀軍搬出雲梯、衝車開始攻城。而郝昭則是臨危不懼,從容應對,“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郝昭正是憑藉弓箭剋制了蜀軍攻城的雲梯。最終,諸葛亮糧盡退兵,郝昭僅憑千人守住了陳倉要塞。
其他還有很多戰例
其他還有很多主將統軍,以弓箭取勝的例子,也有很多主將死於箭下的例子。士兵都在射箭的時候,指揮作戰的武將,肯定也會技癢,時不時射兩箭。箭術越高超,射死的敵軍就越多,就越容易取得勝利。

趙雲的漢水之戰,就先以空城計詐退了魏軍,隨後弓弩相向。魏軍自相踐踏、落水而亡者無數。
呂布轅門射戟,解了紀靈攻打劉備之困。後來曹操攻打呂布,久攻不下,呂布必定是在城樓之上射殺曹軍無數。最後,爲人出賣,才被曹操所擒。
呂布手下大將高順,平定郝萌叛亂時,也是“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衆”,平定了叛亂。
曹操攻打西涼馬超、韓遂,自潼關北渡浦阪津。曹操剛要渡河,馬超軍殺到,“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曹軍大敗。馬超也是騎射高手呀。
三國時期,武將以弓箭取勝的例子,不勝枚舉。自然,有以弓箭取勝的,也有因爲弓箭失掉性命的。
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鳳雛龐統,在進攻雒城時,被弓箭射死。而三國名將張郃,則是在追趕撤退的諸葛亮時,中箭而亡。

曹操最信任的將領夏侯惇,也曾左眼中箭,雖未失掉性命,卻也成了有名的“盲夏侯”。
結論
看過了三國時期的實戰戰例,說“三國時期有許多武將箭術精湛卻不以箭術贏得勝利”,這句話是不確切的。由於古代兩軍交戰,並非只是武將單挑,所以,要取得勝利,還要有謀略、部署、士氣等衆多因素,而武將精湛的箭術只是取勝的有利條件之一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