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令人尋味的,還有上交所披露計劃試點T+0機制的時間點,那一天正是網易、京東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日子。此外,在李大霄看來,港交所的優勢在於,港交所的制度更接近網易、京東所在的納斯達克交易所,相比科創板是一個更爲開放、成熟的市場。

30秒快讀

1

那會是一陣怎樣的鐘響?敲鐘人,又會如何細品二次上市的滋味?故事會鎖定在6月11日,一隻代碼爲09999的股票將正式掛牌港交所。它便是網易。

2

相似的故事,不斷上演。5月29日,有媒體報道,通過港交所聆訊的,除了網易,還有京東,後者或於6月18日掛牌港交所。

3

這或許是中概股的又一波回鄉潮。沉浮股市多年的股民不禁疑惑,走出國門的中概股爲何在遠走他鄉後選擇迴流?歸途中的第一落腳點爲何落在中國香港?而中概股會在何時與本家A股再相逢?

遙想2000年6月,網易掛牌美國納斯達克,成爲率先登陸美股市場的中概股之一。那時,網易不過是一家只有221人的企業,而丁磊年僅29歲。甚至,爲了去美國路演,丁磊臨時添置兩雙皮鞋和一塊勞力士手錶。

2000年網易在美國上市時的丁磊,意氣風發

如今,網易已是一家有2萬名員工的企業,主營業務從門戶網站,轉型爲遊戲。而丁磊更是萌生養豬的副業。丁磊又將以何種裝束出席?

變化,是這20年間的主題。

曾經,因爲不支持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港交所拒絕了阿里巴巴的上市申請。歷經制度改革後,去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再度投入港交所的擁抱。而如今,A股市場還有一塊支持同股不同權的市場——科創板。中概股迴歸時又該如何選擇?

01

網易爲何要回巢二度上市?

瑞幸連環效應,中概股不得不迴流

6月2日早間,網易的招股書終於浮出水面。

網易計劃於6月2日至6月5日間招股,全球發行股份1.71億股普通股,佔公司總髮行股本的5.3%,其中散戶認購部分佔比3%,最高公開發行價爲每股126港元,由中金、瑞信以及摩根大通等擔任網易的聯席保薦人以及主承銷商。

若以126港元的發行價算,此次網易的募資規模大約245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豐富海外市場的在線遊戲內容,增強網易的全球研發、遊戲設計能力,以及豐富及提升網易的創新內容和技術。

那麼,此次二度上市,是因爲網易缺錢嗎?

網易今年一季報數據顯示,網易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餘額爲91億元,高於去年年底的63.98億元。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網易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170.62億元和35.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31%和49.07%,仍呈現業績規模、效益兩位數增長的態勢。

那麼,以網易爲代表的並不差錢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爲何要選擇回巢二次上市?

《IT時報》記者在網易的招股書上發現端倪:或許是爲了應對可能的危機——《肯尼迪法案》。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該法案,其中規定外國公司需按照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要求披露審計報告,若三年內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將無法在美上市,或被停止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

這一時間節點,不難令人聯想起,不久前因財務造假導致的瑞幸咖啡暴雷事件。該法案的發起人約翰·肯尼迪更表示,此前PCAOB無法檢查在中國內地或者中國香港地區註冊的公司,該法案的出臺正是爲了改變這一現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PCAOB曾列出一份最近兩年拒絕接受PCAOB檢查的境外上市公司,其中241家公司中,有93家來自於中國香港,127家來自於中國內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該法案不僅打擊了欲赴美上市的中概股熱情,也對已上市的中概股戴上枷鎖。

儘管距離法案落地,還需經歷衆議院通過、美國總統簽字等流程,但網易在招股書中直言遠慮:倘若未能滿足《肯尼迪法案》施加的PCAOB檢查要求,網易可能會被納斯達克除牌的風險。

“近期瑞幸事件疊加中美間貿易矛盾激化,導致中概股加快了回巢步伐。”億歐智庫研究主管、高級分析師薄純敏認爲。

02

舍近取遠,爲何選擇港交所?

退市後維持境外融資渠道的B計劃

目前國內支持同股不同權,有港交所和中國版納斯達克“科創板”。那麼,爲何網易等互聯網企業選擇的是港交所,而非科創板呢?

“這和兩個市場的體量相關。”英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告訴《IT時報》記者。

截至3月31日,科創板已運行253天,共計上市94家企業,總市值達到1.16萬億。與此同時,科創板今年一季度的成交額爲1.19萬億,環比增長138%。遺憾的是,這一交易體量僅相當於中小板同期成交量的9%,創業板的11%。

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今年4月底,港交所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爲35萬億元,兩者仍有一定距離。

此外,在李大霄看來,港交所的優勢在於,港交所的制度更接近網易、京東所在的納斯達克交易所,相比科創板是一個更爲開放、成熟的市場。

薄純敏也表示,儘管科創板在向納斯達克看齊,但目前科創板主要面向的還是國內投資者,因此,全球化、國際化公司的優先選擇,還是身處全球金融中心的港交所。

“如果中概股退市,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原先海外融資的渠道,迴流港交所可以看做是他們應對的Plan B。”券商分析人士高翔(化名)表示。

事實上,從2018年起,港交所推行上市自動改革,放開同股不同權公司無法在港交所上市的禁錮。而此後,港交所更修改上市規則,允許內地企業第二上市形式在剛掛牌。

甚至在申請流程、信披方面,港交所也對二度上市的企業有所傾斜。申報時,二度上市企業除了可以直接採用美國會計準則制的財務報表外,還能通過祕密申請的形式走流程。後者正是網易突然宣佈回港交所二度上市具有神祕色彩的由來。

如今回望,這一切皆有預兆。

不過,舍近取遠上市,對於A股的部分股民而言,仍有機會分享到網易、京東一類互聯網公司的成長紅利。他們可能投資的方式,是港股通

“阿里、網易、京東未來很有可能會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要成爲港股通標的,首先要滿足A+H上市股份或成爲恒生綜合成分股,細化的條件還包括上市滿6個月加20個交易日,183個交易日平均市值超過200億港元以及183個交易日總成交金額不低於60億港元。

高翔認爲,後兩個條件對於網易、京東等互聯網巨頭而言,不會成爲大難題。

不過目前滬深交易所仍未批准第二上市股份成爲港股通標的,但情況會改變。

今年5月18日,恒生指數公司更宣佈將同股不同權、二度上市公司納入恒生指數,並撤除對紅籌股及民營企業加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額外挑選準則。據悉,相關調整從今年8月開始生效。

這意味着,內地投資者與網易、京東等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距離,或許只有時間。

03

試點T+0

A股會成爲中概股回巢熱土嗎?

與港交所一樣動作頻頻的,還有A股市場。

5月29日,一則上交所研究引入單詞T+0交易機制的新聞引發市場關注。能當日買賣交易的T+0機制並不是A股新事物。事實上,從1993年至1995年1月1日,上交所曾短暫實行T+0交易機制。

時隔25年,念念不忘,或將率先在A股科創板試點。

令人尋味的,還有上交所披露計劃試點T+0機制的時間點,那一天正是網易、京東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日子。這只是個巧合嗎?

今年5月下旬,上海金融監管局局長解冬曾向媒體表態,科創板作爲承擔國家戰略的資本市場創新平臺,應爲迎接優秀中概股科技企業迴歸做好準備。

那麼,爲何選擇T+0試點?

高翔認爲,T+0機制給A股帶來的明顯影響,莫過於有助於吸引資金入場,快速提升市場的交投活躍度。市場規模有限,正是科創板目前面臨的痛點。

除了交投活躍度,川財證券此前表示,由於短期內科創板仍處於創立初期,因此各項機制監管成熟度同納斯達克仍有差距。

在李大霄看來,要成爲中國版納斯達克,科創板離不開更多開放制度的試點和應用。“目前,A股正朝着市場化、規範化的路徑前行,爲的是能夠吸引優質的上市公司,也向足夠多的投資人敞開胸懷。”

對於上交所試點T+0機制,李大霄並不驚訝。這是A股走在國際化市場之路上,嘗試的方向。

如果說,科創板只是試點的開端,而日前創業板即將試點註冊制的消息,標誌着這一新制度正走向A股的存量市場。

從兩個市場遙望,或許未來A股正在國際化之路上漸行漸遠。

未來某天,中概股會重回孃家A股嗎?

“長期看,隨着上市制度不斷完善,更多中概股企業有望加入到迴歸大潮中。”川財證券已在一份研報中給出預測。

作者/IT時報見習記者 孫鵬飛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你期待中概股迴歸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