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字面理解即是國家爲了籌錢而發行的債券,承諾在未來一定時間對於國債持有者支付利息併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券。其債務者是國家,債權者是投資者,投資者可以是個人,市政,或金融機構。

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向我們借錢的人變成了一個國家,所以國債的違約風險比其他投資低很多,甚至可以認爲是最安全的投資,但歷史上也發生過國債違約的例子,如發生在20世紀初的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

根據債務到期的時間不同,國債可以分爲2年期,5年期,10年期以及20年期國債等等。

以債券市場發展成熟的美國國債爲例,按時間來分的話美國國債有以下三種,一般地,期限越長,國債的流通性也越低。

treasury,期限在1年內的國債;

note,期限在1到10年的國債;

bond,期限大於10年的國債。

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國債收益率是我們借錢給國家後國家支付給我們的“利息”,同時,國債收益率也被看作是無風險利率,也是市場利率最重要的參考指標。此外,不同國家的主權信用不同,國債收益率也不一樣;由於新興國家的違約風險相對較高,其國債收益率通常會高於發達國家。

國債收益率曲線是一條橫軸爲時間,縱軸爲收益率的曲線。收益率曲線本質上反映了市場參與者對投資債券所需要獲得的收益率的一致預期和要求。它通常會有2種形狀:一種是正常的,即長期國債的回報率要比短期的高。第二種是倒掛的(或者扁平的),這是特殊時期纔會發生的狀況,短期利率比長期利率還要高。

當國債收益率上升時,意味着投資國債的資金變少了。短期有兩種情況:1.其他資產市場行情大好,抽走了資金(比如股市高漲);2.流通的錢的總量變少了,不管哪個市場都沒有錢。

但不管哪一種,最終都可能面臨市場流通的錢的總量在變少。

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爲: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給定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爲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爲: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

1.國債和國債收益率的關係

國債的收益率與價格一般是呈現負相關的關係。

當國債價格上升時,收益率會下降;而當國債價格下降時,收益率會上升。

來源:英爲財情Investing.com

這其實是和市場的供求情況有關。因爲債券價格上升往往代表買的人很多。而爲了降低成本,國債的利率自然就只能下降。而反過來,國債價格下降,就代表着購買的人比較少,市場供過於求。而爲了增加產品的吸引力,自然就會去上調利率。

當然,國債價格上升,很可能也會使得投資者不再購買。而買的人少了之後,供給變多,就可能會由供不應求變爲供過於求,從而又出現利率上調來吸引投資者購買的情況。

一般銀行利率上調,高於國債的平均收益率時,投資者就可能會更傾向於去銀行存款。而這也就會使得購買國債的人變少,從而也就會導致國債價格下跌,推升國債的收益率。反之,銀行降息,投資者湧入國債市場,就可能會推高國債價格,從而降低國債的收益率。

2.利率,收益率曲線與匯率

從長期來看,一國的利率水平基本主導着該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利率的波動對匯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國債收益率是市場利率的指向標,也是本國貨幣收益率的指向標,而資金總是會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地方,因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會湧入去購買收益率更高的貨幣,拋掉收益率低的貨幣,這樣就引發不同貨幣之間供求關係的變動,從而推動匯率的波動。

當A國的利率高於B國的利率時,A國貨幣資產的收益率就會高於B國貨幣資產收益率,這時,投資者就更願意將B貨幣換成A貨幣,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這樣就會使得A國貨幣需求增加,B國貨幣會遭拋售,A國貨幣相對B國貨幣就會升值。

以上是從靜態的角度來解釋利率和匯率的關係,然而,現實中的各國的利率會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於是就形成了以時間爲軸的利率曲線,這種利率曲線往往就是通過國債收益率曲線表現出來的。兩國之間的利率曲線相對變動會影響兩國貨幣的匯率的波動。

外匯交易中經常談到的“利差”就是“利率之差”,是指兩個國家之間的利率差距。兩國之間的利率都是不斷變動的,因而兩國的利差也是不斷變動的,當利差穩定在一個範圍時,兩國貨幣的匯率也會相對穩定,當兩國利差擴大或收窄時,兩國貨幣的匯率也會隨之波動。

國債收益率曲線反映了投資者對利率的預期,這將驅使投資者將手中的貨幣轉爲更高收益率的貨幣,從而促使高收益率貨幣升值。

結論是:從長期來看,利差變動主導着匯率的走勢。

3.通脹和國債的關係

通脹指物價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上漲,當物價的上漲幅度大於債券的收益率,那麼債券的持有者往往會拋棄債券,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下跌,收益率上升。一般情況下,通脹的上升往往會提振股市上漲,引起資金向股市流入。

通貨膨脹可以說是債券最大的敵人。通貨膨脹侵蝕了債券未來現金流的購買力。簡單來看,當前的利率以及未來的通脹預期越高,國債收益率的曲線就會越發陡峭,因爲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國債收益率補償通脹風險。

當通脹預期上升時,美聯儲會傾向提高利率,減少資金借貸活動;當通脹預期下降時,美聯儲會傾向降低利率,以提振經濟、刺激就業。

從5月公佈的美國4月CPI月率數據來看,已經創下2008年以來新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