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學習的是猶太人的教育。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普遍教育的民族,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愛閱讀書籍的民族。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圖書館。在有450萬人口的以色列,辦有借書證的就有100萬人。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爲世界之最。當中國的孩子沉迷於遊戲的時候,以色列人又讀完一本書了。
英國,我們需要學習的就十分耐人尋味了,因爲我們需要英國的中庸精神。許多人會問,中庸思想不是中國儒家提出的嗎?的確,孔子是十分欣賞中庸,中國古代的政客也常常將中庸之道掛在嘴邊,但是中國古代卻從未中庸過。所謂的中庸就是“不偏不倚”,不能走極端,但是中國歷史往往就是走極端。如中國古代的政治鬥爭,基本是都是要弄個你死我活。在朝廷內部,大臣和大臣之間基本不會妥協,一般都會因爲反對而反對,就如同司馬光和王安石。及時到了外族入侵的局面下,大臣們依然不會停止內鬥,甚至是爲了擊敗別人而選擇投降。皇帝不會向農民妥協,及時農民起義塊瓦解了一個王朝,皇帝也不會下令給農民更多的權益。新王朝建立,絕不會被舊王朝妥協,一般就是趕盡殺絕。
反觀英國曆史,那就是一部妥協的歷史。在13世紀初期,貴族和國王的矛盾尖銳,貴族就逼迫國王簽訂了《大憲章》,在法律上限制國王的權力;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英國貴族也讓國王簽訂了《權利法案》,進一步限制了國王權力;1832年,英國實行了第一次議會改革,貴族向資產階級讓出了一半的選舉權;1867年,英國第二次議會改革,貴族進一步向資產階級讓權,資產階級又開始工人獲得選舉權。到二戰後,英國通過逐漸的妥協,最終實現了普選。中庸之道讓英國成爲世界內亂最少的國家。這裏的中庸之道不僅僅是妥協,它還是既得利益者向其他羣體分享發展的成果,讓社會矛盾得以緩解,國家不斷發展。
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國家和民族,能夠從古走到今天,就說明沒有被歷史所淘汰,就有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中國是一個悠久的國度,我們從從夏朝到今天已經有了4000年的歷史。我們在古代基本保持着亞洲大國的地位,到今天依然是世界級的大國。不過,中國要實現復興,還需要在經濟上不斷發展,在文化上取得進步,特別是要在科學上要實現突破,如此才能成爲了一個現代文明的強國。放眼世界,有哪些國家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曾經,央視製作了紀錄片《大國崛起》。該紀錄片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美國共9個大國的崛起之路,這就是讓我們去學習他們崛起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實際上,除了以上的國家之外,還有許多的國家和民族都值得我們學習,例如以色列、新加坡、越南、韓國等。

首先來說說以色列和猶太人吧。猶太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他們在世界經濟、科學上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統計,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獎到2001年的100年間,在總共680名獲獎者中,猶太人或具有猶太血統者共有138人,佔了五分之一。猶太人在中東復國建立以色列之後,以彈丸之地立足,通過科技手段改造沙漠,讓自己成爲了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唯一的糧食出口國。


其次再說說德國。德國的歷史可謂是三起三落,如今德國依然是西歐最強大的國家。德國的教育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大國崛起》中提到德國在拿破崙征服後立志崛起,於是十分重視教育和科學,例如規定學習不及格的學生必須繳納更多的錢,皇帝將皇室經費拿來開辦大學,但是自己卻從不干涉學術活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就迅速崛起,成爲歐洲頭號工業強國,出現了衆多的發明,如汽車、發電機等。德國的哲學、科學十分發達,以至於這個民族具有一絲不苟的嚴謹精神。也正因爲此,德國的高精密製造業依然處於世界前列。



簽訂《大憲章》
在亞洲,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是日本,因爲日本是最擅長學習的國家。在唐朝時期,日本就全面向中國學習。當美國敲開了日本大門後,日本就全面向西方國家學習。善於學習讓日本在近代很快崛起,成爲近代東方唯一一個工業國家。日本人沒有如中國這樣地大物博,因而十分具有危機感。而中國因爲疆域遼闊,因此總是自視甚高,妄自尊大,不想學習外國的優秀文化,總認爲老祖宗的智慧超越一切。這是中國古代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黑船事件
當然,每個國家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這裏只是選擇性講了4個國家。當然,我們學習的是他國的文化精髓,並不是什麼都要學。如日本的軍國主義、俄國的大俄羅斯民族主義是決不能學習的。如果我們能夠虛心向世界各國學習最好的文化和制度,那麼我們就能夠成爲世界最優秀的民族,成爲世界最強盛繁榮的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