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父母會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家裏喜歡到處亂扔東西,有時候會把自己的衣服和喫的、玩的都放在一起。這種父母,真的很天真,因爲習慣一旦形成,大一點再去糾正,就會難上加難,有些時候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6歲對於小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6歲之前,孩子如果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父母如果不及時引導糾正,認爲孩子大一點兒自然就改正了。

這種父母,真的很天真,因爲習慣一旦形成,大一點再去糾正,就會難上加難,有些時候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父母要抓住幾個重點

菲菲家的女兒珠珠,今年5歲了,在家人的寵愛下,變成了一個霸道的小公主。看到爸爸、媽媽玩手機很有意思,就迷上了玩手機。

有時候就連喫飯都要看着屏幕上的動畫片纔可以,菲菲家的哥哥住在同一個城市,因爲平時比較忙,自菲菲搬新家後,還沒有登過門。

正好週末時間充裕,哥哥和嫂子帶着孩子,一起來家裏作客,菲菲和老公都忙着招呼客人了。坐在沙發上的女兒珠珠還在那,盯着手機看個不停。

雖然是親戚,但也是客人,菲菲邊讓珠珠叫人,邊收起了手機,哪知珠珠啥也沒聽進去,看着手機拿走了,大哭起來,無奈,在哥哥嫂子的勸說下,把手機還給了她。

當哥哥嫂子一家離開後,菲菲兩口子注意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孩子的這種不好習慣,不早點改正,以後也是大問題。

6歲之前,是小孩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李玫瑾曾說,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呢?很重要一點,就是幾個問題,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如果在6歲時候你說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滾,可是你等他12歲再說不行,他可以拔腿離家出走,他可以說你不答應我,我就跳樓。

6歲之前,是小孩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不能形成好的習慣,那麼這些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作爲孩子的爸媽,如果你家娃出現了這些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的糾正,要不然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孩子常見的幾種不良習慣

1)不講衛生

很多父母會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家裏喜歡到處亂扔東西,有時候會把自己的衣服和喫的、玩的都放在一起。個人衛生也是父母一再催促,纔去做。

比如,孩子早上起牀之後,沒有刷牙洗臉就準備坐在桌子旁喫早飯了,這本應該是孩子自己先做好的事情,經過父母的多輪催促,孩子才慢騰騰的去做。

孩子這種沒有建立起來的衛生習慣,就是不良習慣中的一種。

2)不懂文明禮貌

生活中,你會看到有些小孩子,會出現在外邊一些公共場合,隨意亂丟垃圾、不分場合的大聲吼叫等行爲。

有些時候,還會說髒話,這些行爲都是小孩子很容易養成的不良習慣,父母一旦發現自家娃有這樣的舉動,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3)自私自利

有些孩子,被父母和家裏老人寵壞了,家裏的什麼好喫的都緊着他來,最後養成了自私的性格,當你發現自家娃,表現出這些傾向的時候。

一定要糾正孩子,讓孩子知道,分享更獲得更多快樂。

4)不會跟父母好好溝通

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自己叫孩子很多次了,孩子完全不理會,自顧自的玩着。

這時候父母往往會情緒大爆發,不是大聲責罵孩子,就是忍不住動手了。

這種情況其實也是孩子在成長階段會養成的壞習慣,父母不能忽視。

5)沉迷電子產品

現在伴隨着科技的發展,很多人手上都多了智能手機、電子用品。當父母使用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誘惑。

父母不經意間讓孩子玩一會兒,結果孩子卻養成了玩電子產品的不良習慣。

有些小孩因爲看一些主播的直播活動,或者購買遊戲的裝備,給自家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不自知。

父母如何更好的引導並糾正這些不良習慣

1)讓孩子從小養成自理的習慣

如果孩子習慣性的把一些玩具和其他東西放在一起,這大多是因爲父母太勤勞了。

因而爲了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這些家務活動中來,並且爲孩子設立一定的規矩。

比如,早上起來必須刷牙、洗臉、然後才能喫早餐;自己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來的位置,平時看到垃圾要及時扔到垃圾桶。

這些規則實施一段時間後,在父母的監督中,孩子才能改掉不良習慣,逐漸擁有自理能力。

2)在平時生活中教會孩子懂文明講禮貌

在孩子2歲左右,剛開始懂事的時候,就要爲孩子滲透這些生活規則,比如,講文明、懂禮貌,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會給其他人帶來困擾。

別人幫助你了,要及時的說“謝謝”,不小心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

時間久了,孩子的腦海中就有了這些規則意識,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3)告訴孩子分享的意義

如果孩子在家裏,什麼都要依着自己的要求來,這時候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喫東西的時候,要與其他人分享,比如先分給爺爺奶奶,這叫尊敬老人。

在與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可以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兩個人換着玩,自己能獲得更多快樂。

4)跟孩子溝通時,指令明確

很多父母喊孩子的時候,孩子不答應。父母也要看看自己是否是過於嘮叨,講話沒有講到重點上,跟孩子說的一些話,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如果這個時候,恰好孩子正在專注於某件事情,自然會聽不見父母的呼喚了。

可以告訴孩子,父母喊你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回應,在喊孩子做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清晰明確,不要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5)早一點培養孩子的愛好和專長

針對於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孩子,父母可以發現並積極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專長,平時觀察孩子還比較喜歡哪方面,進行注意力的轉移。

平時閒暇時,也可以陪孩子出去郊遊、帶孩子放放風箏、或者帶着孩子一起搭建積木什麼的,這種親子之間的互動,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