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大膽革新,打破百年不變的接受式教育模式,將傳統的三年制高中改爲不分年級的教學體制,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性教革在芬蘭上演。近幾年,芬蘭學生在PISA測評中的優異成績引人注目,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許多新舉措走在世界前列,這一切都吸引了各國教育專家的眼球,成爲許多行家裏手學習取經的教育聖地。

編者按:今天是“週週說教育”問答專欄的第4期,要探討的是全歐洲遙遙領先的芬蘭教育水平。從歐洲倒數到世界前列,芬蘭是如何教育改革的?我們又能從芬蘭的教育中學到什麼?

如果問起當下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教育話題,那一定是芬蘭的教育改革。

近幾年,芬蘭學生在PISA測評中的優異成績引人注目,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許多新舉措走在世界前列,這一切都吸引了各國教育專家的眼球,成爲許多行家裏手學習取經的教育聖地。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街頭 (周成剛/攝)

2016年11月14日是芬蘭教育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日子。

芬蘭赫爾辛基教育局正式下發通知,計劃用2016到2020的四年時間,逐步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全面轉向場景式主題教學,芬蘭將因此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這樣的大手筆教改不僅讓人肅然起敬,也多少有點令人擔憂。

那麼,芬蘭這場教育大變革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芬蘭是一個北歐小國,教育體制在上世紀60年代已停滯不前,教學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學生成績遠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當時只有40%的成人擁有高中畢業文憑。芬蘭人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知道只有改變教育才可能最終提升國力,擺脫一個木材業國家的形象。一場有關教育改革的大辯論在芬蘭開啓。

然而,芬蘭真正的覺醒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的解體讓芬蘭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重要銷售市場,失業率高達20%,建立新的經濟模式勢在必行,教育改革也是迫在眉睫。1999年1月1日,芬蘭政府頒佈了獨樹一幟的《高中教育法》。政府大膽革新,打破百年不變的接受式教育模式,將傳統的三年制高中改爲不分年級的教學體制,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性教革在芬蘭上演。而引發這場改革浪潮的,正是被譽爲芬蘭中學教育典範的羅素高中。早在1987年,羅素高中就率先打破年級制,採用“模塊式”的課程結構授課,並一舉獲得成功。

赫爾辛基羅素高中的教室裏 (周成剛/攝)

這套更加靈活的模塊式教學體系包含學術型和職業型兩種選擇,兩種選擇都可以進入高等教育階段。這場改革促使43%的芬蘭人在20歲時就完成了大學教育,這個成績在全歐洲都是遙遙領先的。正是芬蘭人這種敢爲人先的勇氣爲之後的中小學教改提供了依據和信心。

芬蘭教改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1、恪守教育公平。芬蘭的教育改革並非是一個領導的意見或一次討論決定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縝密的論證,並擁有廣泛的社會共識。恪守教育公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國家花大力氣創立和發展公立學校體系,逐步接管私立學校,合併了公立和私立教師工會。在2006年的PISA測評顯示,芬蘭的校際差異已經縮小到5%。如果你問芬蘭人哪所中學最好,他們一定會回答說離他們家最近的那所學校就是最好的。

2、政府大膽放權。上世紀80年代開始,芬蘭政府決定下放權力,除了宏觀管控,將大部分教育職責和決策權交給學校。學校擁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成爲名副其實的教育中心,不僅負責課程設置、評估、教學法和學習方法的創新,更要負責防止孩子因學習掉隊而輟學的問題。同時,學校越來越關注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更加註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更加註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3、優秀的教師隊伍。芬蘭學校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擁有碩士以上學位,這是教師行業的硬性條件。教師的招聘程序也非常苛刻,入職前一般需要經過好幾輪職業考試,還要通過性格面試。一旦成爲一名教師,你就可以享受和醫生、律師一樣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和優越的工資福利。教師成爲芬蘭年輕人最喜歡的職業之一,社會地位極高,家長們對教師的信賴就像父母對待兒科醫生一樣。

4、取消考試和排名。說來有點難以置信,除了高中生在十二年級末舉行一次畢業考試,芬蘭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沒有考試,只有在二年級和九年級時有一次抽樣測試,目的是向教育部提供學生的參考信息。除了遵循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外,學校希望孩子們從小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用描述性的反饋評價學生的個人學習情況,不考試不排名。芬蘭人認爲,標準化測試會只會縮小課程範圍,出現爲應試而教的現象,甚至導致學校間的惡性競爭。

5、國民皆讀書。芬蘭人喜歡讀書,教育投入是芬蘭政府每年最大的開支之一。在芬蘭,全國有一千多個圖書館,平均5000人就有一個,是全世界人均擁有圖書館最多的國家之一。芬蘭人閒暇時,都習慣去圖書館消磨時光。有調查說,芬蘭41%的中學生最喜歡的休閒方式是閱讀。芬蘭孩子在國際測評中的突出表現和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密不可分的。2018年,芬蘭爲了慶祝獨立100週年,投入近一億歐元巨資在赫爾辛基建造了一個全新的現代圖書館“頌歌”。這就是芬蘭人的讀書情懷。

赫爾辛基“頌歌”圖書館內 (周成剛/攝)

如果你有機會親臨芬蘭教育現場,就會發現上述的辦學理念正在影響和指導着芬蘭學校的辦學實踐。學生的幸福感、歸屬感、自主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時,由於學校倡導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學習的效果也都得到了明顯改善,非傳統的情景式主題教學法更是幫助孩子掌握了應用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在這幾年的PISA測評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內 (周成剛/攝)

芬蘭教育改革的成功也促成了國家轉型的成功。今天,芬蘭從一個相對貧窮的林業型和農業型經濟國家發展成爲了一個現代化的科技型國家。儘管面對21世紀嶄新的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以及不同的國情,芬蘭的教育改革之路也未必是拯救我們教育的萬全之計,但它無疑像一面明鏡,給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珍貴的參照。

誠如《面向未來的世界級教育》一書作者薇薇恩·斯圖爾特所言:“它(芬蘭教育)致力於滿足每一個孩子的需要,它尊重並信任每一位教師,它有着強大的構建主義教學法,其教學質量可以預期,且每所學校都有成效。”

“週週說教育”是周老師主持的教育專欄,關注和討論當下國內外教育熱點話題。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疑惑和問題吧,你將可能獲贈周老師的教育暢銷書《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