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長都想當然的認爲,長幼有序,所以孩子就應當乖乖聽家長的話,必須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然而孩子可不喫這一套。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爲家長有這種心理,孩子才更聽不進話,更喜歡跟家長對着幹。有時是媽媽越責問,孩子就越牴觸,反抗也越強烈。

孩子每次跟媽媽對着幹,都是有原因的。

1.越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2.限制孩子的行爲

很多媽媽對孩子的行爲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孩子產生各種不滿情緒,自然也就會跟媽媽對着幹了。

3.給孩子強加自己的意願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4.孩子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爲寶寶是在胡鬧,從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也就不聽話了。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作爲父母跟孩子溝通時是要有原則的,與孩子交流時要把握什麼樣的原則。

1.尊重孩子的意願

比如孩子喜歡搭積木,正在興頭上,這時候媽媽喊孩子喫飯了,說:“別玩了,去喫飯!”孩子就會本能的反抗,從而拒絕喫飯。因爲媽媽的行爲制止了孩子的興趣。如果媽媽這樣跟孩子說:“等你喫完了,再來玩!”孩子可能會很愉快地跟你去喫飯了。

2.和孩子做好約定

父母提前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想抵賴,可以告訴她曾經的約定。但是,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讓步,如果孩子認識到,抵賴這一方法對大人有用,提前約定就變成了空談。

一旦孩子認定,任何方式在提前約定的事情面前,毫無用處的時候,就會默認和遵從這一方式,這樣,大人和孩子之間形成一種習慣,利於管理。

3. 利用孩子逆反的心理

比如孩子不喜歡喫青菜,爸爸故意對媽媽說:“我們兩個人喫青菜,不讓寶寶喫菜!”寶寶聽了,會急得趕緊湊過來,媽媽見狀說:“那給寶寶喫一點吧!”這時可能寶寶就會喫了。

孩子總是喜歡向大人展示自己的獨立。大人可以利用孩子這一逆反心理,去做一些相反的事情,或者說一些相反的說法,達到讓孩子正向做的目的。

4、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

除了冷靜地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你還要弄清楚“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開始蠻不講理地吵鬧,有時只是因爲他覺得受委屈了。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我們一般都不畫在牆上,而是畫在紙上。”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較深的印象,要懂得適可而止的效果。

5.安全問題上,堅持底線

安全第一”是與孩子相處的首要原則,任何情況都不例外。所以如果孩子的違規行爲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反應就至關重要。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他們還辨認不清危險和安全的事情時,家長不但要看護好孩子,更要在危險的事情上,堅決制止孩子觸碰。對於孩子不合理的反抗,家長一定不能讓步。

要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僅跟孩子相處時要有原則,與孩子交流更是要用對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說的話,進而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