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備這個人很固執,經過徐庶等人的推薦,一口咬定諸葛亮就是一個絕代奇才,無論花費多少力氣,非得請他出山不可。在拜訪之前,徐庶已經反覆叮囑過劉備,諸葛亮不是一個隨便就能見到的人,要他屈尊去拜請纔有可能出山。

曹操統一了北方,郭嘉卻在回師途中病故。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諸葛亮出山了。那麼諸葛亮是如何出山的,他的身世背景如何?

第三十四章:神祕隱居者

曹操統一了北方,實力得到急劇的增長,成爲天下第一號牛人,獨一檔。劉備自從被曹操打敗後來到荊州謀生,已經過去了六七年。

這幾年來,劉備呆在荊州,他並沒有閒着,他暗中招兵買馬,積極儲蓄力量,由於忽悠功夫了得,荊州地區不少豪傑之士歸附劉備。劉表爲人性多疑忌,看見劉備的兵馬日益增多,懷疑劉備另有企圖,暗加防備,不再提供創業資金給劉備了。劉備的事業毫無起色,創業項目全面停滯了。曹操的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強烈的反差讓劉先生鬱鬱寡歡。有一天,劉備又被劉表邀請到省城襄陽去喝酒敘舊,他們把酒言歡,交談得很投機,不知不覺中就喝多了。我們知道,人們喝酒喝多了就會去撒尿,畢竟人的膀胱儲存量是有限的。於是劉備去上廁所,他寬衣解帶撒尿時,看見大腿上長肥肉了,黯然傷神,不禁掉下眼淚來。

劉備撒完了尿回席後,臉上還留着淚痕。劉表見狀覺得很奇怪,問道:“賢弟,你這是怎麼啦?”劉備長吁短嘆道:“我以前長期身子不離馬鞍,一直南征北戰,大腿精壯結實;如今來到這裏後,已經很久沒有騎馬作戰了,髀肉復生。一想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轉眼就老了,而功業不建,因此一時悲從心來。”時光如水,日月蹉跎,如幻如夢,老之將至,功業未立,髀肉復生,奈何奈何!四十多歲的劉備,看着自己髀肉復生,悲從心來,不知不覺間潸然流涕,痛心入骨。

古往今來,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李斯的“倉鼠之嘆”,劉備的“髀肉之嘆”,怎能不讓後來者爲之感嘆!我度過了大半生,還無所作爲,難道我一輩子就這樣一事無成,了度餘生?不!不應該這樣!我一定要繼續努力,讓我這一生無怨無悔!劉備揚起了自信的頭顱,展望着未來……可是問題又擺劉備在面前:下一步路該如何走——怎麼樣去再次創業?孔聖人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近五十的劉備,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但他依然困惑不已——爲什麼曹操運氣那麼好,有那麼多的人才爲他效力?命也時邪?劉備並不是不想積極進取,而是不知道從何去努力,因爲他除了幾個鐵桿兄弟外,根本沒有得力助手,尤其是缺少幫他出謀劃策之人。

劉表是一個不圖進取的老闆,坐守着荊州集團過着安逸的日子,經常舉辦名士座談會,整日裏與一幫名士喝酒聊天,閒談八卦,過着士大夫的小資生活,日子過得挺滋潤。每當劉備看見劉表終日沉醉在小資生活中時,就知道指望不上這位老兄了。不久之前的一件事兒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劉備建議劉表趁機起兵偷襲許都,抄傢伙去端曹操的老巢。但劉表不聽,無動於衷。等到曹操大勝而歸後,劉表有點後悔了,對劉備說道:“沒有聽賢弟的話,錯失良機,真可惜啊!”劉備安慰道:“如今天下亂成了一鍋粥,天天都有戰事。上次錯失機會,怎麼知道今後就沒有了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如果今後能把握住機會,錯失這次良機就不足以爲恨了。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的城府有多深。

不管處境如何,喜怒不形於色,不讓別人看透自己的心思,這就是做大事者的基本素質,劉備就是這樣的人。劉備這位身懷大志的人,儘管多次創業失敗,在資本市場中折戟沉沙,被別人趕來趕去,到處找工作換老闆,他心中的創業夢想從未泯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業之情,永不泯滅!

三顧茅廬

劉備是一個愛惜人才的創業者,自他出道開始創業後,團隊一直缺少管理人才,尤其是缺少決策型的人才,這也使得他迫切需求這樣的人才來幫助他的事業。劉備的創業團隊在新野辦公後,就貼出了人才招聘廣告,高薪聘請天下英才。名士徐庶聽說劉備在招人,認爲劉備是漢室皇親並且信義著於四海,便前來應聘。徐庶是一個很有水平的人,他博學多才,文韜武略。

在招聘會上,面試官劉備先生熱情的接待每一位前來找工作的應聘者,三言兩語下來,劉備就知道徐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滿心歡喜,給徐庶開出了高薪,非常器重他。徐庶的工作能力很出色,積極幫助劉老闆出謀劃策,提供創業的金點子,成績斐然,絕對對得起劉老闆所開的高工資。劉備看見徐庶這麼優秀,便讓徐庶推薦一些出色的人才給他,因爲優秀之人所交的朋友往往也會是優秀之輩,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徐庶本來是沒有打算向劉備推薦人才的,但經不住劉老闆多次在耳邊不停的說,看見劉備也是一個不錯的老闆,便同意了。徐庶對劉老闆說道:“我的好友諸葛亮,他是一個不世奇才,江湖人稱‘臥龍先生’!您想不想見見他?”語氣裏滿是敬佩之情。劉備點頭道:“當然想啊!有勞先生把他請過來與我們一起共事吧!”

徐庶聽了劉老闆的話,搖了搖頭,鄭重的答道:“此人架子大,不可隨便召他來工作。如果老闆您想招聘他,只能委屈您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拜訪他,這樣纔有希望把他請出山的!”劉備看見徐庶鄭重其事的樣子,回想起之前大名士司馬徽在與他會面時也曾經誇獎諸葛亮是當世能瞭解時局的俊傑,便知道這個名叫諸葛亮的人必定是一個奇才,否則博學多才的司馬徽和徐庶怎能如此敬佩他?建安十二年冬季,經過多人的推薦後,劉備決定親自去拜訪諸葛亮。劉備帶着關羽和張飛,提着禮物袋冒着大風雪到南陽郡隆中去招人——聘請諸葛亮來新野創業基地擔任項目經理。劉備興沖沖馬不停蹄飛奔到隆中,滿心歡喜的來到諸葛亮的住處——諸葛草廬,下馬親叩柴門,敲了半天門後出來了一位書童。

劉備看見書童出來了,急忙遞上名片,並且自我介紹,把自己前來聘請諸葛先生的來意說明了。書童聽了劉備一大串頭銜後,真誠的說道:“我記不得先生所說這麼多的頭銜。”劉備有點尷尬的說道:“那麼你就只說劉備來訪就行了。”書童笑道:這下子我能記得住了。這次先生不在,不好意思啊,您下次再來吧!劉備離開前,再三叮囑書童,如果臥龍先生回來,一定要記得說劉備前來拜訪啊。書童點頭答應後,劉備才戀戀不捨上馬離開隆中。無論怎麼樣,都要把這尊大神請出山來輔佐我創業!沒過幾天,劉備決定再次親自去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創業。事情經過就不用細說了,和上次幾乎是一模一樣,臥龍先生不在家,又出去“遊山玩水”了。無奈之下,劉備只好留下一封書信,用最誠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臥龍先生的敬佩之情,請他出來幫助自己,共同創業,走“實業救國”的路線。劉備再一次失望的離開了隆中。不過,不要等多久,劉備很快就能見到了他念念不忘的臥龍先生了。劉備回到新野創業基地,正值年關,事務繁多,忙前忙後給員工們準備過年禮物和年終獎,光陰荏苒,一轉眼又到了第二年新春。

劉備讓算命先生占卦,選擇吉期,哪一天臥龍先生是在家休息不外出閒遊的日子。只見算命先生閉着眼睛佔了半天卦,終於說出了具體日子——三天之後那個好日子。劉備大喜過望,重金謝過算命先生後,齋戒三日,薰沐更衣,準備在三天之後再往臥龍岡。在拜訪之前,徐庶已經反覆叮囑過劉備,諸葛亮不是一個隨便就能見到的人,要他屈尊去拜請纔有可能出山。但是現在已經拜訪了兩次,別說把諸葛亮請出山,就連他的人影都沒有看見,劉備還能沉得住氣,但關羽和張飛的意見就可大了。此時關張兩人都很有意見,覺得此人架子太大,量此村夫,未必有真才實學,故意避而不見。諸葛村夫想來找工作就來,不然就拉倒。還怕這個項目經理的職位招不到人嗎?總之一句話:我們不想再費力勞心去請這個村夫了!

劉備聽了這兩個鐵桿兄弟的抱怨,並不生氣,心平氣和的和他們解釋,諸葛亮是天下奇才,非請他出山不可。劉備這個人很固執,經過徐庶等人的推薦,一口咬定諸葛亮就是一個絕代奇才,無論花費多少力氣,非得請他出山不可。既然大哥如此,當小弟的也無話可說了,關張兩人只得第三次陪大哥劉備再往隆中。三天,眨眼便至。劉備更衣淋浴後,帶着關羽和張飛再往隆中。這一次,諸葛亮終於在家了。不過,這位大神並不是在家專候劉備的來訪,而是在家睡懶覺!劉備看見諸葛亮在睡覺,爲了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意思,只能一動不動的站在旁邊,不敢驚醒他。張飛見狀怒火中燒,在心裏罵道:此人豈止架子大,簡直太傲慢了!

諸葛亮在劉備的眼中,就是一個天才隱士,上天遺落在人間的紫微星。所謂天才隱士,就是指日上三竿還在睡覺的人,不怎麼學習卻滿腹經綸,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類似洪七公這樣神龍見首不見尾,別人喫飽了飯,他還在睡覺的這種人。所以關張兩人對諸葛亮很有意見,這是在情理之中的。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甚至精熟奇門遁甲、陰陽五行這些旁門左道的東西。現在我們對奇門遁甲、陰陽五行這些東西一頭霧水,所知有限。即使在古代,人們對它雖然很有興趣,可是精熟之人並沒有多少。能熟練掌握這門知識的人,這可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因爲此門學問屬於帝王之學,並不容易學習。只可遠觀不可學習也。

好不容易纔見到這個經天緯地之才,劉備滿心歡喜,雖然這個天才在睡覺,但沒關係,他總會睡醒的……

隆中對

不知過了多久,諸葛亮終於睡醒了。劉備屏退隨從,讓關張兩人出去外面涼快。而年近半百的劉備像小學生請教老師一樣,向諸葛亮虛心求教:

漢室朝綱傾頹,奸臣竊取國權,皇上受難飽經風塵。如今世道紛亂,鄙人自不量力,企圖爲天下伸張正義,苦於自己德薄才疏,因而屢遭挫折,以致今日這種無所作爲的地步。但我初衷不改、志向未泯,先生教我該怎麼做纔有出路?

諸葛亮似乎早有準備,神色自若的答道:

自董卓竊權以來,天下豪傑並起,割州據郡之人比比皆是,形成目前羣雄爭霸的局面。曹操相較袁紹,名望低微而兵勢弱小,但曹操卻能打敗袁紹,轉弱爲強,這不僅是得利於時機,而且還得力於人的謀略。如今曹操已擁兵百萬,挾持天子借其名義而向諸侯施號發令,氣勢之盛甲天下,對他決不能直接與之爭強鬥勝。孫權佔據江東這塊地盤,經營達三代之久,地勢險要民心歸附,賢能之士都願爲之效力,對他只能聯絡用作外援,不可打歪主意吞併他。荊州這個黃金地塊,北有漢、沔二水用作險據,南可直收南海物產以資利用,東向相連吳郡、會稽,西進可入巴、蜀之地,這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是當今荊州的主人卻無能力守住它,這可是上天特意安排來資助將軍的禮物,將軍有意奪取它來當根據地嗎?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乃是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劉邦就是憑藉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益州牧劉璋懦弱昏庸,北邊又有張魯的威脅,雖說民豐國富,但他不知愛護體恤老百姓,智謀才幹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您不僅是漢朝皇室的後裔,而且信義聞名天下,廣納天下英雄,如飢似渴地盼有賢能的人才。如果佔據荊、益二州,憑險據守,西部與戎族各部和好,南面對夷越各族實行安撫政策,對外與孫權和好結盟,對內革新政治修德施仁。倘若天下一旦發生變故,即派一員上將統率荊州部隊進軍宛城、洛陽一帶,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出兵秦川,天下老百姓豈能不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呢?如果天下局勢真能這麼變化,那麼霸業可以成功,漢王朝復興有希望了。

劉備聽後醍醐灌頂,佩服的說:“說得太好了!”何潁川之多賢乎?

神機妙算諸葛亮,三寸舌頭折服劉老闆。上面諸葛亮這番話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由於這個隆中對策,對於劉備集團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簡直就是劉備創業的指導書。這個隆中對就像一束火焰一樣,照亮了在黑夜中行進的劉備前進的道路。隆中對的奧妙之處,自然不用我多費口舌。 諸葛亮作爲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三國人物之一,我想有必要對他的身世作一番考究。

諸葛亮的簡歷

姓名:諸葛亮

字:孔明,自號“臥龍先生”

籍貫:徐州琅琊陽都人

性別:男

身高:184cm

外貌:相貌英俊,博學多才,標準男神帥哥,宅女的夢中情人。

家庭出身:官宦世家

職業:耕讀

諸葛亮人際關係:

先人諸葛豐:司隸校尉,已故父親諸葛圭:泰山郡丞,已故叔諸葛玄:曾爲豫章郡太守,197年投奔劉表岳父黃承彥:荊州五大家族之黃家族長妻舅蔡瑁:劉表軍師姨父劉表:劉表集團CEO二姐夫龐山民:龐統堂兄,任曹魏黃門、吏部郎大姐夫蒯祺:房陵太守老師:司馬徽同學:龐統、向朗、徐庶好朋友:魯肅、孟建、石韜、崔鈞諸葛亮出生在小康家庭,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太山郡的副處級公務員。但好景不長,諸葛亮八歲那年,諸葛珪因病去世。由於父親過早去世,家中的頂樑柱崩折,諸葛亮在喪父後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當豫章郡的市委書記時,帶着年幼的諸葛亮和諸葛均前往任職。後來,中央政府人事調動後,諸葛玄分流下崗,由於他與荊州牧劉表交情深厚,便去荊州找工作。在諸葛玄去世後,17歲的諸葛亮就在城郊搭一座草廬,隱居在隆中種田爲業,過着耕讀的平淡日子。諸葛亮邊種田邊讀書,平日喜歡吟誦憂傷亂世的歌謠《梁父吟》。自得其樂,經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其志向不言而喻。 白駒過隙,一晃十年過去了,17歲的少年諸葛亮成爲了一個27歲奇才諸葛亮。“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諸葛亮隱居在離省城襄陽城西二十里處的隆中,他生活在亂世之中,身懷大才,與世無爭,過着閒逸瀟灑的生活,他不愧是一個神祕的隱居者。直到有一天,這種平淡的日子被打破了——因爲河南省名譽省委書記、新野縣委書記劉備先生三顧茅廬了。好了,諸葛亮結束了他的平淡如水的日子,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從此,三國時代又翻開了新的一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