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就是這種強烈的國民意識,讓數代秦國國君都只能確保秦國的強大,卻無法同化吸收山東六國的民心。哪怕是君主再英明,也註定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讓六國的老百姓認同秦國的統治。

在戰國時代,國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來說,明君聖主會帶來國家的強大,昏君庸主則會把國家帶向深淵。所以,秦國的強大與六國的衰落也是這個道理。畢竟,秦國是奮六世之餘烈,每一代國君都可圈可點。而再看山東六國的國君,要不然就是好大喜功的戰爭狂人,要不然就是毫無戰略眼光的守財奴,兩者相比之下,六國的滅亡也是註定的事情了。


但問題在於,既然形勢如此明朗,可秦國還是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能橫掃六國,最後完成了統一大業,這是不是矛盾呢?看看後世王朝,從分裂到統一的時間往往很短,根本不可能耗費一個世紀的時間。所以,由此來說,秦國的統一難度更大,遠遠超過了後世王朝。而要解決這個難度,則根本不是代代有明君這個層面可以搞定的了。


事實上,秦國統一過程中最大的難度,並非是綜合國力的差距,也不是將領和計謀的優劣。這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當時的老百姓根本沒有人願意被統一!戰國雖說是七雄爭霸,但是打開地圖一看就知道,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不計其數。而這些諸侯國經過春秋時期的不斷發展,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國民意識。也就是說,齊國人心裏面只想着齊國的好,宋國哪怕勢力再弱,宋國人也不會認同其他國家來統治自己。


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齊國被燕趙聯軍滅掉的時候,齊閔王被楚國的將軍殺害,齊閔王的侍者王孫賈登高一呼說“願意跟我殺了楚國將軍的,就把右臂露出來跟着我!”結果,羣起響應,一個縣城的集市裏至少有400個成年男子漢跳出來要跟着他去殺人。所以就是這種強烈的國民意識,讓數代秦國國君都只能確保秦國的強大,卻無法同化吸收山東六國的民心。


哪怕是到了長平之戰結束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趙國人肯定要完蛋了,成年男人都死光了,又怎麼可能守得住邯鄲呢?然而,趙國的國民意識太強烈了。不僅打敗了秦國軍隊,還把想着趁火打劫的燕國軍隊趕回了燕齊山。這些畫面被秦國的國君看在眼裏,第一反應一定是——攻城掠地容易,收復民心太難。所以,秦國的統一戰爭並非只是簡單的滅國那麼簡單,它的反覆性很強,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搞定。哪怕是君主再英明,也註定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讓六國的老百姓認同秦國的統治。


而秦國的統治在當時被認爲是野蠻和粗魯的,儼然就是虎狼之國,根本沒有文明和禮儀。再說,秦國老百姓非常熱愛發動戰爭,山東六國的老百姓深受其害,自然更是不可能從內心認同秦國。因此,正是因爲這一根本原因,導致秦國雖然歷代皆出明君,但依舊需要耗費上百年才能橫掃六國。

相關文章